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七年春

問:國際上有名的大 究院,中文大學只有十四年的歷 硏究院更爲年輕,我們怎樣才可以使硏 不斷發展,並提高其水準?� 答:中大硏究院於一九六六年創立,到現在已� 有十一年,學生人數由最初三十一人增加到� 本學年度的二百餘人,發展雖然不算很快,� 但可以說是在穩定中成長。爲了使硏究院繼� 續發展並提高其水準,我認爲除增聘資深敎� 師及訪問敎授並充實圖書及儀器設備外,應� 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⑴ 考慮設立新學部時須做到「寧缺毋濫」。� 如師資及圖書設備不夠水準,即不應爲裝點� 門面而設立新學部。我們應該「取法乎上」,� 抱着「比下有餘」的態度是不對的。基於同� 一理由,已設立之學部如因其主要敎員離職� 而影響其師資,則在其敎員陣容加强以前,� 應暫時停止招生。反之,如條件足夠,我們� 不但可增設碩士班,亦可考慮設立博士班。� ⑵ 各學部取錄新生的標準應逐漸提高,而對� 在學學生的學業要求尤應從嚴。我們不但要� 訓練出夠水準的硏究生,還要訓練出超水準� 的硏究生。這樣,我們的硏究院纔能贏得國� 際學術界的重視和尊敬。爲提高 的水� 準,各學部應儘可能使之參加有關硏究中心� 或有關硏究單位的硏究計劃。� 問:香港位於東西文化交流的要衝,硏究院在� 人文學科、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發� 展是否亦可利用這地理上的 利條件?� 答:由於香港位於東西 院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各學部較 訪問學人,近年來外國學生申請硏讀這 程的人數亦不斷增加,這種趨勢自有助於各� 學部的發展。如果各學部的本身能繼續加� 强,則對東西文化交流當有更大貢獻。至於� 自然科學,雖不如人文及社會科學具有地區� 性,但因香港由東西文化交流而形成的多采� 多姿生活,似亦能吸引外國學者前來訪問。� 但無論是人文及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都要� 先求本身的健全,然後才能利用香港在地理� 上的有利條件以謀進一步發展。� 問:大學本身有沒有爲發展硏究院創造有利的� 條件,如師資和硏究設備及基礎等?� 答:大學及理工敎育資助委員會的政策雖然偏� 重本科敎學,但本校在充實硏究院師資及硏� 究設備方面仍不遺餘力,因而各方面都有顯� 著的改善。近年來若干學部相繼獲得外界的� 經濟支持,即可槪見大學發展硏究院的方針� 已漸受外界人士的讚賞。� 問:中文大學向來以發展中國文化硏究爲己� 任,硏究院在這方面有什麼具體貢獻?如何� 配合這方面的發展?� 答:中國文化的硏究重心漸有移向外洋之趨� 勢,這固然說明中國文化備受全世界重視,� 但也値得中國學人警惕。中文大學自始即關� 心中國文化的發展 今後在這一方面更應負� 起特殊責任。基於這個認識,硏究院將配合� 中國文化硏究所的發展加强中國文史哲各方� 面的師資,希望各有關 化硏究專材的重鎭。� 問:硏究院下學年將開設傳播學及社會工 課程,並在嶺南工商管理硏究所主辦的兩年� 制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外,增設一項三年制課� 程,這是否顯示硏究院發展的重點將放在實� 用科目上?� 答:硏究院之發展,除了顧及師資及設備方面� 是否充實外,社會需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傳播學及社會工作兩方面之專門人材 對現� 階段的香港十分重要;而工商管理方面的高� 級行政人員對香港經濟繁榮的促進更是不可� 缺少。本年度研究院入學試中報考三年制工� 商管理的學生多至七百餘人,其中多數具有� 優良學歷及工作經驗,足見此一新制課程之� 設置確實符合社會需要。我認爲今後其他新� 學部或其他新課程之設立,也應該注重到社� 會需要;至於切合「實用」與否,我想完全� 是定義的問題。如果我們訓練出來的人材受� 外界歡迎,那就表示他們的所學切合「實用」。� 所以今後硏究院發展的重點,決不限 狹義� 的實用學科。� 問:在上述三項新課程中,三年制工商管理學� 碩士課程的成立是否全賴外界的捐贈?其他� 兩項是否亦得到外界的支持?� 答:在硏究院下學年度開設的三項新課程中,� 三年制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獲 本港工商界� 人士的熱烈支持。在一九七六—七七年度終� 止時,該項碩士課程所獲捐贈之基金已超過� 2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