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七年冬
大學校長李卓敏博士講詞� 以往本校舉行畢業典禮時,我通常不發表� 正式演講。但是今天我答應各位師生的要求,� 破例的談談一個經常思考的題目—這就是香� 港中文大學的特色和抱負。� 我參加中文大學第一次頒授學位給本校畢� 業生的典禮時,深深感覺榮幸。那確實是一個� 意義重大的場合—對香港的高等敎育,對香� 港的中國人,特別是對他們的子女,以及對身� 爲第一任中文大學校長的自我,意義都很重� 大。我記得很淸楚,當我親眼看見第一位畢業� 生站在監督面前正式領受學位時,我如何深受� 感動。今天我在此地又親眼看見同樣的典禮進� 行,我更感動有加,因爲大學已經到了十四歲� 成熟的年齡了。� 中文大學誠然是一所年輕的大學,同其他� 國家的古老大學比較,中文大學還只是個嬰兒。� 這樣比較,或許暗示中文大學年資太淺,不免� 有所欠缺。但是在我看來,情形正好相反。中� 文大學年輕是一項寶貴資產,它是繼續成長和� 不斷適應今日世界迅速變化的力量和彈性的泉� 源。同時年輕才會有遠大抱負,才會有創造力� 和決心。我想這些都是這所年輕的中文大學具� 備的特色。� 高等敎育機構必須具有適應和創造的能� 力,這在世界各國已成爲自明之理。本世紀下� 半期有兩大突爆—即人口突爆和知識突爆。� 無數新的國家成立了。科技知識也加速擴張� 了。最近十年之內,新知識的產生比過去歷代� 都多。關於這些新知識報導的整理,本身已經� 成爲一門學問。這兩種突爆是對所有大學的嚴� 重挑戰,因爲大 的主要任務本來就是活學活� 用各種知識,從而應付社會的各自需要。在開� 發中的國家,大學被視爲社會、經濟、工藝、� 文化發展的主要工具。爲着應付這些繁重 要� 求,大學一定要有相當於這些要求的組織和計� 劃。� 歷史悠久的大學往往套着反映古老社會的� 僵硬結構,同時受種種不相干的傳統的束縛和� 旣得權益的牽制。因此這些學府往往和現實脫� 節,而不能有效地適應社會對它們的要求。在� 1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