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七年冬

大多數國家,尤其 極其艱難的設法打破傳統的 新方法導入過時 型式之中。這樣 的掙扎,要繼續多年,因爲歷史的墮性極 大,以致謀求適應的改變非常困難。因此 我� 們的年輕大學對其他歷史悠久的大學雖然表示� 欽敬,但是對它們並不羡慕。� 像所有的大學一樣,香港中文大學的設立� 也是爲着應付社會的需要。香港是一個動態的� 學術自由的社會,其中反映五千年古老文化的� 多數中國人和當地的西方人相互影響,形成世� 界上最繁榮的工商業社會,中文大學從這個雙� 重型的社會,以及東西相互依存 關係裏面,� 確定它的傳統敎育目標 其特殊敎育使命。這� 兩個相互關聯 目的,已經形成中大成立十四� 年來的特色和發展的形態,而且我相信今後仍� 將是繼續發展的指針。基於這個事實,我想花� 一點時間談談這兩個從開始就誘導我努力以赴� 而且至今仍然鍥而不捨的主要目標。� 中文大學第一個主要的敎育目的,是適應� 本港靑年男女的需要,培養他們的專長,使之� 在高度發展的社會經濟組織裏面擔任重要的任� 務。這個敎育目的之達成,乃因中大是一個現� 代化的大學—一個包含提供人文、藝術、自� 然科學、和數學、以及社會科學等本科敎學科� 目的各別組成單位的綜合學府。在若干學科方� 面,中大並提供硏究院科目和專業敎育。它所� 屬的各種研究所、硏究中心及其出版書刊,亦� 有助於學術水準的 多貢獻其專門學識於各團 港公衆的服務。在上述各方面, 求達到國際最高的水準。當然,我所說 世界上許多地方現代化大學的公認範型 而這� 也代表中文大學首要的基本敎育目標之制度建� 立。� 不過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個基本範型只� 是兩個主要敎育目的之一。另外一個敎育目的,� 就是我們對中國學術文化的深切關懷,而這一� 點也是中文大學的特殊使命。� 中文大學自始就把促進中西學術文化傳統� 的交流與融合,定爲特殊的目標,它要求每一� 個學生深刻了解自己的中國文化傳統,並精通� 西方的實證方法和科學知識。通曉中英兩種語� 言是了解與溝通不可缺少的工具。中文大學期� 望諸位畢業生浸潤於兩大文化之間,而收其相� 輔相成之效。� 中大爲順利完成這一項特殊使命,在制度� 上就必須負起保存和發揚中國學術文化傳統的� 責任。這一項責任已經直接納入大學各部門的� 任務之中,同時表現於有關中國文化的種種硏� 究、翻譯、和出版的計劃。當然,大學在制度� 上所負的責任,也成爲各位同人在敎學和硏究� 上尋求適當表現方法的親身責任。� 前面已經說過,大學的特色和目標乃導源� 於其所服務的社 學最爲幸運。在一個學術 港中文大學能爲一個充分代表中西 社會服務,並獲得政府的鼓勵和大力支 完成其所負的特殊使命上可謂得天獨厚。因 我們衷心感謝香港政府和目光遠大的當局。� 但是我們希望表明,中文大學在爲本港社會服� 務的同時,並致力於一般中國文化的保存與發� 揚,而且兼顧世界各國其他大學在學術方面的� 需要。� 至於本港的友好多年來熱心支持這所年輕� 的大學,並慷慨貢獻其時間與金錢,以培養它� 的長成,我要特別對他們表達衷心的謝忱。� 我在十四年前曾經說過,中文大學應該是� 國際性的大學。在它創立的時候,曾經得到世� 界各地名流學者的寶貴意見,現在仍然不斷得� 到他們的忠吿。我們訂定的種種創新計劃,都� 得到國際基金會的大量資助;外國政府也支持� 我們的敎學方案。全世 著名大學的傑出 者� (包括海外中國人士)參加本校敎學的人數與� 時倶增,同時每年都有許多 家的學生到本校� 來求學。我對所有這些國際人士對本校表現的� 多方面興趣和協助,實在非常感激。� 最後,我要向今天接受學位的諸位致賀,� 並祝你們前途無量。我希望將來你們都像我一� 樣,對你們在這所年輕的學府度過的美好歲月� 引爲榮幸 且將永誌不忘。� 1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