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九年夏

劉殿爵敎授譯作 舉個例說, 們有自己的文化活動 的語言環境,因此第二代的 說英語外,也還能說意語,可是第 大利人則變成只會聽意語而不會講了。至於 在英國的中國人,第一代多數敎育水平較低, 而在英國長大和受敎育的第二代,雖然年幼 時在家裏說某種中國方言,但以後因進入另 一個語言環境,反而在家中與父母沒有共同 的興趣或話題,更談不上任何有系統的文化 活動,所以大多數都只懂英語,對本身的方 言已只會聽不會講了。 問:你對於目前香港敎育界人士提倡「以母語 爲授課語言」,有什麼意見? 答:我認爲不管採用什麼語文的課本,授課語 言應該用學生通曉的語言,否則就會限制了 學生的了解、思考、表達能力。香港學生通 曉的語言一般是粤語,所以說用「母語授課」 就應該是指用粵語授課。目前以粤語爲母語 的學生學習時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學生 的是英文課本,老師講解用的是英語或 , 他們用粤語思考,但却不可能用粤語作書面 的表達,加上受了語文程度的限制,又無法 運用通暢的語體文或英文充分表達自己的意 思。不過這個難題,在社會沒法提供一個單 語的環境前是 容易解決 。 問:可是現在大家都認爲香港的中英語文程度 日漸低落, 方法嗎? 答:以前廣東人學寫文言文是學習跟口 不同的一種書面語,現在寫語體文,我們同 樣也要學習一種非廣東口語的書面語,因爲 語體文大體上是北方語言,學文言文有範文, 要熟讀範文才能掌握文法、詞彙等特徵。可 是優秀的白話文 卻不多見,而且從三十 年代到七十年代,白 本身也在不斷地演 變着,三十年代的名作 今天看起來,我們 可能覺得並不合乎我們的語言規律。加上我 們寫語體文,必須把粤語逐句翻譯成普通話, 翻譯時就會出現偏差 譯得不好,原來構想 時許多精密的地方便無法表達,所以語體文 並不容易學。文言對於語體文寫作有一定的 幫助。如果多讀些文言 ,有 可借用些文 言文的詞彙;同時,熟識 文句法結構, 往往也能用來避免一些累贅的語體文結構。 我認爲翻譯有助於語體文的學習。通常我 們說翻譯,只限於兩種語文之間的翻譯,但 我現在所說的 是指把文言文翻譯爲語體 文。文言與語體文的距離很大,翻譯時不但 要忠於原意,而且要寫出通順的語體文。如 果有了這樣的翻譯基礎,就不會出現那些違 反中國語法的歐化語法等毛病。外國許多有 名作家都通拉丁文,受過嚴格訓練,能把拉 丁文翻譯成準確通順的英 。總括來說,深 厚健全的翻譯傳統,有助於語文本身 發展 和寫作。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