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九年夏
問:但是中 答:以佛經作爲翻譯的開 因爲佛經裡的話是佛說的,所以翻 完全貼合原文,所以多是硬譯,難免違背 國語文的語法精神。從這方面來說,佛經的 翻譯並不成功,而中國也未能就此建立起優 良的翻譯傳統。 此外,印度人很早便對語法有湛深的研究, 如果中國在介紹佛法的同時,能向印度人學 習語法這一門學問,就不必等到十九世紀才 有第一本語法書出現,而今日的語文敎學也 不會這樣落後了。 問:聽說你想編一本古代漢語英譯的字典,是 嗎 ? 答:是的。我認爲字典的編纂,應以斷代爲原 則,我的設想是從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前一 百年做起。中國編字典的傳統有兩大缺點:一 是不着重用法,其次是解釋字義的時候,不 用定義,而用同義字。中國最早的字典是「爾 雅」,但這只是將古書的注釋收集起來,解 釋時是用「a、b也」這一形式,對於意義 完全不加區別。這其實是中國人思想上的特 色,就是只看相同之處,不看歧異之處,所 以我們有很多像「殊途同歸」、「三敎同源」 等成語。 我認爲先要把上面所說的二百年內的古書 全部輸入電腦,以便用電腦把這些資料加以 整理。現在 義來解釋,但這只是 去,並列爲不同的意義。現 必須把這些材料加以整理後歸併爲較 干意義,因爲其中有些意義是雷同的。 在每字每義之後須要列舉例句,說明用法。 問: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組織改變,中國古 代思想是否仍適用於今天的社會? 答:任何思想,尤其是道德思想,基本的和抽 象的原則不會太受時代變遷的影響;原則越 抽象越有一般性,則越能持久,例如說不要 損人利己這原則,在什麼時候都適用。但是 越上層的道德規則,則與當代社會的關係 越密切,社會時代一變 往往就要修改。例 如說以前或在某些 會戴帽子才算有禮貌 但今日戴帽的人絕無僅有,這種禮節便不 再適用。 儒家所說的禮是條文、具文。義是原則, 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値得我們深思。任何一種 抽象的原則本身無法起作用,要起作用,一 定要通過條文。但因爲條文是具體的,所以 有局限性。兩者的關係是辯証的關係:條文 表現原則的精神,但時代一變,就要按照精 神來修改條文。所以我們要繼承精神,不能 繼承條文。 問:儒家的道德思想是不是也有些不合理的地 方 ? 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