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零年秋‧冬
時機已經成熟了 們正在認眞檢討,這是一 的高等敎育系統,我認爲應該全面 學。這不但是「應然」,也是必然的趨勢 等敎育機構和廣大社會之間再不能讓語言予以 隔閡了。大學在社會之中,不在社會之外 而 香港無疑是一個雙語的社會 香港中文大學在敎學上採用雙語,在敎育 的內容上,則一貫以「均衡敎育」爲發展的方 向。當然,在社會經濟日漸複雜專門化的今 天,專科或職業敎育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在香港經濟多元化趨勢加劇之後,大學的敎育 更不能不着重專門知識和技術,以配合香港發 展的步伐。但是, 的訓練就算盡了責任,社 限於專家和技術人才。所以,中大 業敎育之外,同時也着重「通識敎育」,以 學生不但能掌握一科一業的知識,更能對香港 社會、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事物都有一種分析 與理解的能力,和道義的承擔與襟懷。我們深 信只有「均衡敎育」才能使我們 靑年在獲得 學識之外,還能領悟個人、社會、與世界三者 間的關係,和培養出歷史意識與世界眼光。誠 然,通識敎育在中學就應當開始,但讓我淸楚 地指出,通識敎育也必須在大學敎育中有一定 地位,所以它是中大四年「均衡敎育」中不可 分割的一部份。這,無疑是一項敎育的挑戰, 但是,像世界其他 在挑戰與回應的煅煉中成長 同學們,中大還是一所只有十七歲的年輕 大學。過去十七年中,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 績和聲譽,但這决不是自滿的時候。在另一個 十七年及無數個十七年中,我們應該堅持過去 的艱苦精神,繼續努力,使中大成爲一所旣有 中國傳統,又有國際性格的大學。香港中文大 學只有很短的歷史,我們卻應該有長遠的歷史 觀點。在香港,我們已太習慣於急功近利的思 考方式,但對致力於高等敎育的人來說,有甚 麼比「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這句至理名言更 適合作爲我這講話的結束呢?謝謝各位。 畢力治先生致辭 督憲閣下、校長、各位嘉賓: 本人今日獲頒贈學位,自知才疏學淺,獲 此殊榮,深感欣慰。猶記本人完成碩士學位 時,其畢業証書之頒發手續,僅爲交付五英 鎊,而由郵局遞送,此種質樸無華的牛津頒發 文憑方法,本人願向閣下推崇。 馬臨博士囑本人可自選題目演講,令我深 感艱鉅,爲不辱命,本人决定就本港中大、港 大、理工學院之自主權及獨立問題、此三間高 等敎育機構與港府之關係、及大學及理工敎育 資助委員會之職責,抒發淺見。對於此項具爭 論性題目,以一個行將退休者身份談論,較易 處理。本人所發表之淺見,僅屬個人見解,並 未與大學及 工敎育資助委員會同仁討論或協 商,本人任該會主席有四年之久;亦未曾與此 項評論所涉有關方面,如港府及該等 機 構,事先討 或協商。 爲有助瞭解,先略談其歷史背景。香港大 學於一九一一年成立時,即爲自主和獨立。其 獨立地位乃由於其完全倚靠其本身所捐募之基 金資助。令人惋惜者,乃爲自主權與經濟獨立 未能並駕齊驅。香港大學經過若干時日,愈形 倚賴政府—亦即納稅人—資助,此種情形 在 自由世界各地,司空見慣。於一九六三年成立 之中文大學,及一九七二年之理工學院,亦復 如此。此種情况乃出於無奈,只有面對現實, 予以接受。 敎育機構自主權是一個含混不淸的槪念。 各位或會知道有此故事,有一位知名銀行家, 於多年後重訪母校劍橋大學,要求閱覽最近經 濟學試題,於閱後,他誇異地表示,該等試題 與其四十年前作答之題目雷同,惟對方答稱 試題雖雷同,但答案則迥異。轉變迅速之香港 7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