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一年春‧夏

過語言科本 是在語言和文學合一 敎講授。在生物學方面,我 及複雜程度來編排課程,從細胞的階 階段,不再像傳統那樣把生物分成昆蟲 、動 物學、植物學等系。我在這裏須要指出,這樣 分科的確可行,因爲這項改革所走的正是學術 界發展的方向。這項改革,在當時來說似乎是 一個先河,因爲這旣是學術界發展的方向,這 項改革自然受到大衆歡迎,而且著有成效。 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我們創辦的書院較 大,每所書院的學生人數約爲二千五百名,但 我們要的也是削減中央集權。在聖克魯斯,我 們把經濟學的敎師分派到各書院去,各書院都 設有經濟學系。聖地牙哥的情形却不相同,在 這裡,一所書院的規模就足以容納整個學系。 我們希望在每所書院開設不同類的 科,而這 正是我們失敗的地方。當時我們計劃在每所書 院開設不同類但完整的學系,分類是以人類思 想的四大主流—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社會科 學、人文學科—爲根據。這樣一來,書院的敎 師相聚時,幾個思想主流之間就可以溝通。至 於後來增設的專業學院,也分别屬於一所書院, 那麼,思想溝通就連這些專科也包括在內了。 可是這個計劃並不成功。發展到後來,一所書 院變成以理科爲主,一所以社會科學爲主 一 所以人文學科爲主。目前,該校雖然仍然保留 有獨立的書院(也就是說,削減中央集權的目 標,在某一程度上是達到了),但我們要求各 科人才薈萃溝通的理想卻沒有實現。 在聖地牙哥 就是從上而下地組織 設立本科課程,而是博士學位 很好,因爲培養一個博士,並不須要 合作;只要書院有物理學系,就可以培養物 學家了。反之,學校招收本科生,就要開設許 多學系,做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們自上而 下,儘量設立更多的學系,首先開辦博士課程 然後發展至碩士、大學高年級和大學低年級各 級課程。在我看來,對敎師來說,最後的一項發 展也許有點困難,但一般說 還是頗成功的, 這算是一項眞正行得通的試驗。 一項勞而無功的改革,是在同一所書院內 開設各種不同範疇的學科。就學校本身而論 聖地牙哥是成功的;但從學術改革的觀點看, 它和我們的創校理想卻有頗大的距離。聖地牙 哥雖然是新成立的大學,但爭取到 基金和聯 邦資助,在全國的硏究大學中名列第五。對於 一所在一九六四年才招收新生的大學而言,這 是不可思議的。這所大學開辦的時候,正是高 等敎育發展的全盛時期。因此我所謂的「改革 失敗」,並不是指「學校辦得失敗」。 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新成立的書院有兩 所,其中一所是在我那個時期創辦的。當時, 我費了很大的力才獲得校董會通過成立圖斯門 書院。當時祖•圖斯門(Joe Tussman)(他是 專攻哲學的)要重新創辦一所像威斯康辛實驗 書院的學校。該書院專門硏讀歷史上四個偉大 的時代,把它們當作整體來看 這四個時代 一個是雅典、佩利克里斯(Pericles)和佩洛波 尼西亞(Pel 個時代則是法國大革 代和美國新思潮湧現的當代。 院視爲「革命書院」,因爲它選讀的都 的時代。這所書院,我們經過極大的困難,才 獲校董會批准成立,但現在圖斯門書院已經解 散了。之後,另一所叫楊莓書院的實驗 也 解散了。該書院是根據另一種構想成立 :敎 師所敎的,是他們即將出版的書,而不是他們 最近出版的書。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 這種構 想最後也行不通。 卡尼基高等敎育委員會十二年來在許多報 吿中提出了許多建議。我認爲這些建議中,眞 正成功的只有一項。那是一個很簡單的建議, 是基於學術的原因而提 來的;我本人更爲它 創了一個新辭。以前在美國, 個學生中途離 校,大家就叫他做「退學學生」(dropout), 退學是一件「壞」事。我們提出了另外一個想 法:對某些學生而言,「暫時輟 」(stop o u t ) 含有將來會重進學校的意思。有的人遊歷或取 得工作經驗後,返回學校繼續讀書反 會成爲 更優秀的學生,而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如此。在 美國高等敎育史上,最優秀的學生是第二次世 界大戰後復員的士兵。「暫時輟學」這個想法 很有意思,深受學生歡迎;全國各地的大 也 接受了,效果非常良好。至於我們在學術方面 提出的其他建議(當然, 學術性的建議我們 也提出過許多),我認爲沒有一項是成功的。 改革的失敗與成功 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