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Autumn‧Winter 1981

陸鴻基《八十年代的香港敎育的幾個課題》,《新 語》,香港革新會,(1981 . 6 )。 陸鴻基《上古希腊與希伯來的敎育觀念初探》,《香 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1,( 1981 . 6 ) 。 陸鴻基《推行人盡其才的男女平等敎育》,《明報月 刊》,(1981 . 6 )。 龐德新《也談語文敎育》,《語文雜誌》,7,( 1981 • 6 ) 。 蕭炳基《香港中學生作文字句病例分析》,《香港中 文大學敎育學報》,8 : 2,( 1980 • 12 )。 蕭炳基《從敎學語言談到香港敎育改革》,《明報月 刊》,183,( 1981 . 3 )。 蕭炳基《語文敎育與文化座談會後記》,《語文雜 誌》,7,( 1981 . 6 )。 杜祖貽《敎師組織及其重要任務》,《敎育曙光》, 21 , ( 1980 • 11 ) 。 杜祖貽《學生評課與敎學改進》,《敎師的專業敎育 和專業精神》,《孟子精神新釋》,《母語 爲主,外語爲輔》,《平等對待中文學校及 其畢業生》,《談弱智兒童的敎育》,《如 何提高小學學科敎學的質素》,《香港中文 大學敎育學報》,8 : 2,( 198 0 . 12 )。 杜祖貽《香港敎育的檢討工作》,《明報月刊》,183, (1981 • 3 ) 。 杜祖貽《創刊辭》,《交流》,香港弱智兒童學校敎 師協會會刊,(1981 • 3 )。 杜祖貽《從王力敎授只作白話文的觀點說起並淺論文 言文的存廢》,《語文雜誌》,7,( 1981 • 6 ) 。 杜祖貽《談校訓》,《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1, (1981 • 6 )。 To, Cho-Yee,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of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 The Role of an educated woman in society toda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Journal 8:2,(1980.12). To, Cho-Yee, 'The complete act of reflective thinking', 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6:1 〜2, (1981). Wu, Joseph S., ‘Scientific dogmatism and cultural skepticis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Journal, 9:1 ,( 1981.6). 吳森《評本港中學文理分組敎育—兼論中國文化 的本質》,《諸聖先導》, 1351 ,( 1981 • 7 ) 。 游黎麗玲《卡克夫的基本輔助技巧模式》,《香港中 文大學敎育學報》,9 : 1,( 1981 • 6 )。 Yau, B ., The use of behavioral counselling in secondary school i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Journal, 8:2,(1980.12). Yau, B ., et al” Survey of Counselling Facilities & Personnel in Hong Kong, Educators' Social Action Council, Hong Kong, (1981.6).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中國文化硏究所 王德昭《黃遵憲與梁啓超》,《晚淸思想》,(周陽 山等編),台北,(1980 )。 王德昭《中國知識分子與辛亥革命》,《知識分子與 中國》,台北,(1980 )。 王德昭《科擧考試與淸政府》,《國際明淸會議》, 天津,(1980 ) 。 楊遠《唐代礦產的地理分佈》,《新亞研究所唐君 毅敎授紀念論文集》,(1981 ) 。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 4 ) 。 嚴耕望《唐代成都江陵間蜀江水陸道考》,《中國文 化研究所學報》,11,( 1980 )。 嚴耕望《北朝隋唐滏口壼關道考》,《中央研究院歷 史語言研究所專刊》,51,( 1980 )。 嚴耕望《夏代都居與二里頭文化》,《大陸雜誌》, 61 : 5,( 1980 • 11 ) 。 Art Gallery 文物館 Lam, Peter Y.K., ‘A decade of acquisition', International Asian Antique Fair Handbook, (1981.4). Lam, Peter Y.K., ‘Early greenware from Zhejiang', Art Gallery Bulletin, 2:1, (1981). Lam, Peter Y.K ., (ed.), Art Gallery Handbook, (1981.5). 林業强《四十九石山房刻石縮本小記》,《文物館季 訊》,2 : 3,( 1981 )。 Mak, Philip Y.C ., 'Biodeteri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ies', Art Gallery Bulletin, 2:2, (1981). 王人聰《晋騎部曲將印考》,《文物館季訊》,1 : 2’ (1981 )。 王人聰《扶風,孟津新出土官印考》,《中國文化研 究所學報》,12 ’( 1981 )。 Centre for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中國考古藝術硏究中心. 鄭德坤《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民族與文化》,《國際漢 學會議歷史與考古組討論文集》,台北, (1980 • 8 ) 。 饒宗頣《中國古代文學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學 報》,32,京都,(1980 . 10 )。 饒宗頤《信陽長臺關編鐘銘 の 跋》,(日譯),《東 方學》,60,東京,(198 1 )。 饒宗頤《中國 の 書 ら 日本 の 書—初期における書法 上 の 中日交流》,(日譯),《書 の 本》, 2,築摩書房,東京,(1981 )。 饒宗頤《關於書道二、三問題—文學史學 らり 見太 書》(日譯),《出版 ダイジエスト 》,978, 東京,(1981 )。 53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