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三年第五期

近期出版新書 中文大學出版社於本年四至十一月間出版 的書刊計有: 中文書籍 李弘祺譯:《中國的自由傳統》 (一四九頁 平裝) 莊兆祥、關培生、江潤祥 本草硏究入門》 (一九九頁 精裝) 許冠三:《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二二八頁 平裝) 張樹庭編:《中譯生物學詞彙》 (三七四頁 平裝) 霍韜晦編:《佛學》下册(一四零頁 平裝) 英文書籍 狄百瑞(T. d e Bary):《中國的自由傳統》 (一二八頁 精裝) 施友忠譯:《文心雕龍》(六二零頁 精裝) 宣道華 ( S t u a r t R . S c h r a m ) :《毛澤東之初步 評價》(一一九頁 附插圖精裝) 高百連(W. South Coblin):《東漢音彙手册》 (三二九頁 精裝) 鄭德坤:《中國藝術論集》(二八零頁 精裝) 劉殿爵譯:《論語》 (三三四頁 精裝) 劉殿爵編:《魯迅小說集詞彙 (第二次印刷) (二一三頁 平裝) 敎育學院敎員 陸鴻基、曹秀珍、余廼永 敎學與硏究工作是相輔相成的,但學術研 究各有專長,大學的同寅不一定知道或明瞭別 人致力的問題。這種情況,即使在同一個學科、 同一個院系也往往在所難免 實在亟待溝通。 敎育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中學敎師及從 事敎育研究。學術上本來就沒有一門「敎育 學」,有的只是把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 政治學、語言學、歷史、哲學等 科和多種技 藝,應用到敎育工作上。敎育學院講師的敎育 研究,一般都是採用上述學科的方法,探討各 該學科範疇內與敎育有關的問題。因此大家在 學術上跨越學科的界限、互通有無、互相瞭解, 就更爲需要了。 我們有鑑於此,特別在去年九月向敎育學 院的「研究及出版委員會」建議辦一些「院內 敎員學術聚談」,以求互相激勵和促進同寅間 的學術交流。 「聚談」的形式,乃在選定的星期三午膳 時間,由一位同寅用半小時講述自己近期的硏 究工作或心得,然後讓與會者自由發問和討 論。爲了避免不拘形式的聚談變成嚴肅的公開 講座,我們原則上規定只限院內同寅參加。 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間,我們共辦了十 一次聚談,每次都有十多位同寅出席聽講及熱 烈討論,杜祖貽敎授也曾親臨指導。聚談的題 目,從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到歷史都有, 正好反映了講師們研究興趣的多元性,以下是 各次聚談的講者和題目: 鄭肇楨 中國兒童的認知歷程 盧林發 人口密集地區居民體力 活動與生活質素的研究 林秋麗 粵語兩層包孕句中冠詞 與量詞的位置 陸鴻基 「識字」觀念與明清時代的平 民識字 鍾宇平 香港中學生的家庭生活與敎育 游黎麗玲微格輔導技巧與訓練 盧乃桂 中國内地的非正式敎育發展 蕭炳基 資訊傳導硏究的假設 余廼永 香港廣州話之音節結構及其變 易規律 馮以浤 香港中小學的課外活動 曹秀珍 語言意識實驗 學年結束的時候,我們做了一次簡單的問 卷調查,徵集講師對聚談活動的意見。結果顯 示同寅對聚談的反應都很熱烈,並且希望再接 再勵。我們也希望這個午餐聚談的實驗可以繼 續下去。 2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