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出錢支持口述 究,參與的人除了歷史學家外,還有 學家、建築師、城市設計師等。� 編:爲甚麼是在一九七九年之後口述歷史才再� 度受到重視?� 吳:可能與美國出版的《根》(Roots)受到大� 量宣傳和注視有關。� 編:你們做口述歷史硏究的時候,可有遇到什� 麼困難?� 吳:我們在新界訪問的時候,其中一個困難就� 是發覺四十歲以下的人,多不大知道傳統� 的鄕村生活和事物,所以我們只有盡 抓� 着那些老人來問,否則他們一旦去世 我� 們就沒法再知道新界的歷史。� 陸:這點與現代化的速度和城鄕差距有關。新� 界年輕的一代都嚮往都市的生活,有部分� 甚至搬到城裡去。他們又或者受到城市化� 敎育的影響,對自己鄕村過去的東西不懂� 得珍惜。� 編:在訪問時,是由你們控制整個訪問的過� 程,還是由被訪問的人自由發揮的?� 吳:我們的技巧當然不能跟世界知名的口述歷� 史家比。不過,我知道一個訪問的要點,� 就是不可以控制被訪問的人,如果控制得� 太厲害,就不可能得到一些獨特的資料。� 皇甫:不過,做知名人士的訪問時,我們是先� 收集背景資料,擬定「訪問內容提要」 送� 給被訪者參考,幫助他們有系統地回億,� 然後正式錄音訪問,從他們的口述中發掘� 新的有價値的史料。� 吳:在做鄕村訪問時,我們基 問題,發問則要視乎對象而定,因爲 候與他們是會有文化差距的。� 編:訪問得來的資料,你們使用時怎樣確定它� 們的眞實性呢?� 吳:一般較保守的方法都是用一些文字記錄和� 實物來作旁證。例如我硏究上水的敎育時,� 就把訪問得來的資料,與縣志、香港政府早� 期的文件、政府早期的人口調查涉及識字� 率的記載來互相參照、確證,和互補不足。� 不過,也有採用比較開放的方法的,就是� 把訪問得來的資料經過整理後,全部錄寫� 出來,不大注重引用文字或其他記錄來確� 證其眞僞。� 陸:其實,文字記錄也不一定可靠的,所有文� 字上的資料都是經過編輯的。以 淸歷朝� 皇帝實錄爲例,這是淸朝最主要的文獻,� 研究淸代歷史的都不能沒有它,但其中有� 許多是不可信的。� 皇甫:這跟寫新聞沒有兩樣。比如一個記者 � 他要訪問誰,預先就已經有了主觀的選擇,� 訪問時 會有主觀的理解,有選擇性 記� 憶,跟他說了 �一小時的話,他同意的可能� 都記下來 不同意的可能漏掉。然而這樣� 的新聞報導可能就是未來歷史的資料。� 編:所以你們蒐集資料的時候,就要避免片面� 性。� 吳:是的,如果我用那批資料時有懷疑,就會� 去多方探詢,或者找其他資料作旁證。� 陸:史學方法其實就是偵探方法。偵探方法要� 訪問許多人,再根據各人講的 出一個次序來。至於誰說的可靠, 槪而論的,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所講的,亦� 可能是一兩個人所說的,因爲他們提出來� 的資料,指出了大多數人所說的一些漏洞。� 編:你們蒐集的資料大槪可分爲幾類?� 吳:大槪可分爲三類:(一)訪問的錄音和筆� 記。訪問對象包括退了休的本港敎育家、� 報人、行政官和學者。至於新界的硏究,� 訪問的多數是村長、父老、私塾老師、四� 十歲至九十歲的村民等。(二)歷史文物、� 傳統村屋的幻燈片和相片;村民活動圖片� 的複製本。(三)新界村民手寫或印刷資� 料的影印本,計有族譜、曆書、帳簿、中� 醫藥單和醫書、地契、占卜風水和宗敎書 � 應用文格式的敎師手册、當地秀才 老師 � 父老的文章著作、科擧考試手抄 、淸代� 至一九四一年之間使用的敎材。� 編:口述歷史的研究,的確是非常有價値的,� 希望大學,甚至政府能夠大力支持你們的� 硏究。� 新界傳統鄕村敎育� 中國史籍文獻或地方志所載有關敎育的資� 料,主要都是一些科擧考試或官縣府學校的記� 錄。至於在縣府以下鄕村敎育的實況,則很難� 在文獻中找到,因此須要做實地訪問,蒐集口頭� 資料。 這項硏究中 我們訪問的對象主要是曾� 經接受傳統的鄉村敎育的父老和在私塾敎過� 書的老師。我們分別在不同 地區做過訪問,� 1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