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西貢早期的居民,大部分是漁 縣治不及於此,所以區內的事務大都 較有勢力的家族來處理。到了十九世紀中, 貢才開始有顯著的發展,主要原因是:(一)� 隨着港島的 放,西貢與港島接觸增加,特別� 是筲箕灣。漁民把漁獲賣給港島居民,市場大� 了,經濟也改善了。(二)與新界其他地區一� 樣,英國人的到來,不但增加了西貢與外界的� 接觸,也爲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在十九� 世紀末,很多村民都去了當海員 因爲當時香� 港的航業漸趨發達。(三)以前西貢的地不少� 屬於龍躍頭的鄧氏和上水的廖氏,但英國人來� 後,要地主登記,他們拿不出地契來,於是� 英國人把這些 收爲官地,由政府收稅,因此� 稅收低了許多。低地稅幫助了西貢 發展。不� 過,西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經濟沒有重� 大的改變。� 西貢在地方組織方面,跟新界許多地方頗� 有不同。一般的鄉村組織是分兩大類的:大部� 分是以宗族爲主,一切活動環繞着宗祠;另外� 就是以宗敎活動爲中心,把不同鄕 及氏族聯� 結起來。而西貢沒有很大或勢力特强的家族,� 所以許多地方組織和活動都是環繞着宗敎進行� 的,例如拜祭車公、天后、土地神等;而打醮� 也是其中的活動。� 西貢淪入日軍之手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十日。根據村民的記憶 當日淸晨,日軍敲門要� 村民帶他們入市區,到了鯉魚門後,村民逃脫,� 返回西貢。日軍到來後,四出搶掠,爲患地方。� 而土匪也乘機而起,非常猖獗,連西貢墟商會� 組織、獲日軍承認的維持會也 是負責維持當地的秩序的,但是沒有 一九四二年日本人把整個新界組織起來,� 在不同地區成立區政所,負責人口登記、糧食� 配給等。而日本又派憲兵駐守,土匪的問題因� 而逐漸減少了。日本人並在鄕村建立了鄕長� 制度,鄕長後期更負責供應日本人勞工。但作� 用最大的組織無疑是西貢墟商會,它負責供應� 日軍的物質需要,避免了日軍在村內搶劫,減� 輕了日軍的騷擾。� 在日治時期,西貢村民生活非常艱苦,而� 且常處於恐懼中。他們當時有三怕:一怕糧食� 燃料不足,二怕被日軍拉去受酷形,三怕婦� 女被强暴。而事實上,西貢並不是自給自足 � 富庶地區,一旦與外界隔絕了,就出現糧食不� 足。後來日本人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日六両� 四米,參加勞役的增加四両,但這是遠不足夠� 的,何況不是每天都有配給。由於糧荒,走私� 活動就活躍起來。他們都是從中國大陸如惠州� 等地把米走私來西貢,走私的有些是個別商人,� 但也有一、兩個規模較大的組織,配有槍械。� 游擊活動在西貢也相當活躍。他們跟東江� 縱隊的港九分隊有直接聯繫,據說西貢曾有三� 百個游擊 員,有些還到過惠州去受訓。他們� 其中一些組織起來活動,例如姊妹會,由婦孺� 去收集情報,見日兵來則進村報告。游擊隊的� 其中一個作用是維持走私路線的安全。此外,� 他們又協助英軍互助團的英軍逃走到大陸,或� 間中做些破壞活動,把通敵附敵的漢奸捉去擊� 斃。以上就是西貢在日治時期的大致情況。� 上水百年古屋,特色在屋頂,形如 名之家所特有。� 1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