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一)最爲特出。板橋專擅蘭、竹、石,此圖生 面上,並加上饒有深意的題跋,反映了板橋對此類題材 他嘗言:「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靑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 之人……爲四美也。」此畫寫贈飮牛四長兄,並稱讚他「其勁如竹 其淸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可見板橋將自然草木人格 化、道德化的意趣。蘭、竹、幽石,在文人畫中是用來表現「淸高」、 「幽潔」、「隱逸」的精神,而板橋在此更用以寄寓頑强不屈、堅毅不 拔的生命力,具見其「倔强不馴之氣」。 此幅畫面所見,誠如板橋自題:「竹無榦、蘭葉偏、石勢仄。」 斜出的巨石,幾佔畫幅的一半;蘭草十數叢,依石勢生長。竹子數枝 只露頭尖,雜生其中,而疏密有致 條理分明,顯見章法之精妙。全 幅用寫意畫法,筆暢墨酣 尤以蘭葉的表現,運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 秀勁絕倫,並富濃淡乾濕的變化,突顯茁壯葱鬱,生意盎然的景象。 畫上題跋置左方,依石勢上下,與畫面結爲一體。其書法融合隸 楷行草,加入蘭竹筆意,自稱「六分半書」,後人戲稱之爲「亂石舖 街」,大大小小,歪歪倒倒,忽長忽扁,或疏或密,雄渾峭 ,另具 高致。乾隆時著名詞曲家蔣士銓有詩贊其精妙:「板橋作字如寫蘭, 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下筆别自成一 家,書畫不願常人夸,頹唐偃仰各有態 常人盡笑板橋怪。」讀板橋 畫當體會此一書含畫理,畫見書功,詩文書畫融爲一體,抒寫其人性 情品格的獨造之處。 「揚州八怪」之中,李方膺亦擅長於畫松、竹、梅、蘭等題材, 並創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新風格。李方膺(一六九五—一七五 五),字虬仲,號晴江,江蘇南通人。歷任山東、安徽等地縣令,亦 曾代理滁州知府。終因不善逢迎上級,被誣而罷官。罷官後寄居南京 往返揚州賣畫爲生 貧居終老。 《竹石圖》(圖二)作於其晚年,呈現了與鄭板橋淸秀的竹石截 然不同的風貌。此畫以三竿勁竹配奇石,以極度雄邁恣縱的筆法,對 比强烈的濃淡分佈,發揮了中國繪畫中筆墨的抽 形似,較諸板橋猶有過之。難怪他的畫被人稱爲「縱橫 矱」,在縱橫揮洒、痛快淋漓的創作過程 ,抒發了胸中憤懣 氣。李方膺畫竹喜置之於狂風中,以見其挺拔不屈的氣質,此圖亦見 此意。題跋云:「有肉之家竹不知,何堪淡墨一枝枝,老天愁煞人間 俗,吩咐淸風托畫師。」畫家 此借題發揮 諷刺俗人知有肉而不知 有竹,並以淸風自托,一洗人間俗氣。 「揚州八怪」均擅長寫意花鳥畫,不僅賦與傳統的題材新意, 同時也開拓新的領域,尤喜於平凡的日常事物中,發現美的因素。因 物寫生,即景抒情。因此他們的畫常帶有淸新的生活氣息及親切的感 受。兹擧李鱓的作品爲例。李鱓(一六八六—一七六零後),字宗揚, 號復堂,江蘇興化(原屬揚州府)人,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中擧。 曾以畫在淸宮內廷供奉,並任山東滕縣知縣。惜仕途坎坷,罷官後返 鄕,並時往揚州賣畫。雖屢謀出山復官終不成,因而心情抑鬱不快,. 常借豪爽奔放的筆墨以宣洩。其同鄕好友鄭板橋說他「途窮賣畫畫益 賤,傭兒賈豎論非是,昨畫雙松半未成,醉來怒裂澄心紙。」可見畫 家的苦悶。 李鱓的寫意花鳥蔬菓,善用破筆潑墨,嘗被淸代張庚評爲「縱橫 馳驛,不拘繩墨,而多得天趣。」(《國朝畫徵錄》),惜有時也少不免 有覇悍之氣。展品中的《雜畫册》(圖三),作於雍正十二年(一七三 四),正是盛年之作,李鱓以精練簡率的筆法 隨意揮洒地,將生活 中的平凡事物,蛻化爲趣味雋永的筆情墨趣。寫鱖魚、葱薑,戲題爲 「大官葱,嫩芽薑,巨口細麟新鮮嘗,誰與晝者李復堂。」又畫蓮藕、 菱角,題曰:「本自江湖可避人,懷珠蘊玉冷無塵,何須底死露頭角, 荇葉荷花老此身。水村佳味,李鱓寫來公諸同好 」此圖章法的虛實 對比,尤見畫家的精妙構思,而其中設色的秀麗悦目,猶有其早年師 事蔣廷錫的餘緖。 1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