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的企業家、專業人才和知識分 個可供他們發展事業,舒展抱負的新 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裏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 然很有限,但他們憑着熱誠和幹勁展開了許多 工作,像參加在經濟特區、沿海多個大城市乃 至內地和邊疆的投資和建設,捐資興建學校, 通過講學和交流報導國外學術動態,協助管理 人才的培訓等等,的確已表現出一些成績來。 透過這些工作就體現了香港人對祖國的責任 感。今後香港和中國 關係日趨密切,這些工 作的份量和範圍勢必增加,因此我們在這些方 面的責任也行將更加重了。 但中國要眞正現代化,不能僅僅在增加投 資、改良企業、促進敎育、引進技術這些層面 上努力,還必須從精神和體制上着眼求進步。 這個重要的關鍵,在上世紀末徒然講求船堅炮 利的政策證明失敗的時候 有識之士就已經體 會到了。然而,中國是一個龐大和具有悠久堅 韌傳統的國家,現代文明的躍進速度又與日倶 增,所以大半個世紀以來雖有許多先知先覺的 思想家不斷鼓吹,中國在精神和體制上始終還 未能趕上時代。現在中國鄭重提出「長久對外 開放」作爲一個重要的、堅定不移的基本國 策,多次强調要解放思想,要重新探究社會主 義的內容和它的發展,顯出中國在反省了多年 沉痛的歷史敎訓後已再 掌握這個關鍵,了解 思想僵化的禍害,因而立下從基本處虛心求變 革的決心。近年來一連串 經濟 人事制度改 革都可以說是從這個決心出發的。 對這個決心的重大意義香港人是了解的, 也是感到由衷欣悦的。事實 之獲得大多數市民基本上接受,固然 政治上的大勢有密切關係,但聲明內容合理周 詳,以及中國目前所顯出的蓬勃革新氣象,相 信也都是重要的因素。 這革新的決心能夠堅持下去,貫徹每一個 領域嗎?它怎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力量,把中國 推進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紀元中?這是每一 個中國人所關心的問題, 的思考和探索無疑 更是每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所應當負起的責任。 誠然,多年來中國在政治上是高度中央集 權的,許多知識分子不免自覺 微言輕,甚至 感到沒有眞正的發言權利。但我相信這情況現 在已在改變之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須高度 重視智力,因此必須是開放的、決策分散的,以 能最有效地吸取廣大知識分子的智慧和力量。 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個別知識分子的貢獻,不 僅在於他們能夠應用專門知識解決職務上的實 際問題,更在於他們能各憑學養、見識就國家 興革發展這些原則性的大問題,提出意見和主 張。這些意見和主張不一定正確,也未必都會 在政治決策上產生直接和實際效果,但從長遠 來說,它們對政治、文化的整體發展是可以產 生巨大和深遠影響的。發揮 影響力可說是一 個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責任,而怎樣創造條件, 使知識分子能充分發揮他這一功能,也可以說 是一個尋求現代化的國家最迫切的任務。 現在中國已扭轉了多年來忽視知識分子的 趨勢,正式承認腦力勞動的價値,强調敎育和 知識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同時,在制 度改革中,權力下放、政企 的知識化、年靑化也都一一成爲重要 這些改革的推行時間不長 惰性和多年積習 它所產生的阻力也很大,所以急切間還未能期 以顯著的成效。但目前知識分子的作用在日益 增加,他們的意見和言論愈來愈受到重視,則 是不爭的事實。在今後他們當有機會在更多領 域和不同層面充分發揮功能,負起對國家和文 化的責任。 香港一向有不少深切關注中國的知識分 子。他們經常在學術刊物、雜誌和報章上評論 國內的發展,或藉着回國訪問的機會在各種場 合對國家大事提出個人的分析和見解。他們的 工作已經逐漸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視了。我 相信,他們必然能夠意識到自己作爲中國知識 分子所肩負的時代責任,能自勵自勉,爲中國 的現代化貢獻出更中肯、更切實的意見。我同 時希望有更多本港的大學畢業生和專業人士能 開廣胸襟,放遠眼光,除了發展個人事業外更 記取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香港的前途才會 有長遠的希望。 我這樣講,並非忘記了香港只不過是一個 蕞爾小島,而它之於中國則正如滄海一粟而已。 但我們也不可忘記,從歷史上 發展來看,一 種風氣,一個新思想常是在極細微 地方開始 然後才積漸成爲沛然莫禦的力量的。更何況追 求現代化的改革早已經在中國開始了,得現代 風氣之先的香港人豈不更應發奮振作,貢獻出 他們的一分熱和一分光嗎?就讓我在一九八四 年行將結束 時候以這心願和各位共勉。 3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