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的過程中,企業管理不容忽視。 題下,作者分別完成了兩篇論文,即「 後期的工業改組與企業聯合」及「中國工業企 業管理決策的發展」(第二篇論文與英國愛丁 堡大學企業管理系約翰•顯利博士(Dr. J o h n S . Henley)合作撰寫)。這兩篇論文已分別在 「第三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組織學國際學術 會議」(一九八四年八月在芬蘭赫爾辛基擧 行)及「東亞企業與管理學術會議」(亞太區 組織研究學會擧辦,一 五年一月在香港擧 行)上宣讀。 兩篇論文揭示,中國在工業調整與改組的 過程中已揚棄了極端思想,改而採取經濟上、 管理上、技術上的理性政策。在第一篇「工業 改組與企業聯合」的論文中,作者 ⑴ 探索中國 根據專業化與協作原則進行工業改組與聯合, 以追求技術進展及經濟效益的背景; ⑵ 分析 企業聯合的型態與問題;以及 ⑶ 研究企業聯合 可能帶來的「增效」(synergy) 果。實證結 果顯示,營運的「增效」效果存在於聯合企業 內。 「企業決策發展」一文討論企業自主權的 擴大與管理決策結構的改變。作者建立一個中 國企業決策的分析架構,並分析嚴重限制決策 的因素,特別是廠長、黨委書記、職工代表大 會,以及工會之間的權力均衡。結論認爲,矛 盾雖存在於新的決策結構內,但在政治穩定及 持績的經濟成長中 會有足夠的能力來緩和不 滿。 中國的企業管理及工業關係 陳嘉年 過去幾年間,中國在企業管理方面,推行 了重要的改革,以作爲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 我曾經就中國企業改革的發展及工業關係目前 的形勢,進行多項研究。 工人的管理對生產力有重大影響。在目前 中國的社會、政治及經濟運作下,勞動管理的 重要事項之一,就是工廠經理人、工人及黨委 之間的關係,至於有外資的 ,則更包括與 外商的關係。因此研究的工作遂針對企業內管 理制度的改革、人事管理行政、工廠經理人的 新職責、工業民主等。 中國的企業管理改革,主要從下列各方面 着手推行: 一、加强內行領導及管理專業化; 二、提高科技水準; 三、加强經濟核算制度; 四、提高勞動生產力及利潤; 五、改善企業內管理與行政之間的分工合作 六、加强政治、經濟、管理、科技、文化等方 面的敎育; 七、實施獎勵制度、增加精神及物質獎勵、改 善工作環境及工人福利; 八、由經理人至基層都採用負責制; 九、向先進國家學習先進及現代的技術與管理 知識。 經濟特區的企業,在勞動管理方面進行了 重大的改革。最近,全國各地的企業也積極推 行勞動及人事管理改革 負責制已由原來的 「黨委領導」,改爲由「廠長領 度已有改善,個體合約制度也越來越重要。 經理人由工人以民主選擧方式選出,並根據新 標準,著重技術及管理的專長。在新的改革制 度下,經理人、黨幹部及工人之間的關係,跟傳 統中國工運所重視的那一套不同。結果產生了 新的工業關係形式。經濟特區內中外合營的 廠所推行的人事管理制 ,似乎已改變了廠內 工人的工作態度及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生產 力。這種人事管理制度可能成爲中國其他非經 濟特區工廠的參考模式。 上述研究分析了中國企業管理及工業關係 的改變對其進展所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分別 收集在下列兩本書內:〈中國工運(一八四零 年迄今)〉及〈中國勞動管理及工會發展〉, 兩書現已付梓。部分硏究結果曾在國際學術會 議學刊、國際及外國學刊上發表(英、法、瑞 典及日文)。 中國的價値觀及工作激勵 周巧笑博士 中國爲了配合經濟改革,對於就業、工資 及人事制度也要進行改革,以適應四化建設的 發展。工資制度主要是利益分享 它是整個經 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已致力於改善工 資及獎勵 ,以加强工 的效率及生產力。 利益分享可以採取很多種形式,例如直接 的或間接的;由中央統籌的或市場動力的;平 均或差別分配的。中國一向採用低工資政策 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工業的基本工資和薪級都 是由中央政府根據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 1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