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謝志偉博士讚辭 歐洲宗敎思想在中古和近世之交發生了一個大 個人的自由意志。這轉變影響深遠,甚且被社會學家 的契機。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人的生命際遇又往往似乎有和本 受命運支配的情形,謝志偉博士的事業或許就是一個好例子。 將近三十年前,像許多其他有爲的港澳青年一樣,謝博士投向新大陸和在 等待着的科學事業。經過十年努力 正當硏究工作初有成績的時候,他感於浸 院的器重和知遇,毅然決定回到當時尚在動亂飄搖之中的香港工作,三年後更接受 任命,負上校長的重軛,由是至今已整整十五年了。這十五年間,謝博士夙興夜寐, 以才識、熱誠和鍥而不捨的堅忍精神在荆天棘地之中爲浸會學院籌措謀劃,籲奔 走,始終沒有懈怠,這是社會有目共睹 。而浸會學院今日之所以能漸具規模,爭 取到政府的資助和承認,繼兩間理工學院成爲本港第五所獲准開設學士學位課程的 專上學府,謝博士的功勞當亦昭在人心。追本溯源,浸會諸元老和謝博士本人都會 爲他當初之畢竟服從命運的呼召稱慶吧? 去年香港正式進入過渡期邁向一九九七,社會開始發生歷史性的變化。這也是 謝博士開始投入社會的一年:他接受委任 成爲九龍城區議會的議員,而出乎許多 人意料之外,又毅然參加爭持劇烈的競選,獲選成爲香港首屆民選立法局議員。隨 後他更應邀出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和在今年接受委任成爲行政局議員。 短短一年之内便從敎育圏子直接跨入政治權力的核心,這是罕有前例的。顯然謝博 士的才幹已充分受到各方面的賞識和器重,同時也說明在過渡期間本港的領導層是 有急待充實的一面的。展望來日政府種種複雜艱鉅的工作,相信港人也都會爲謝博 士肯挺身而出,再一次接受時代的召而感到歡慰吧? 其實,謝博士並不孤高耿介,而是一位熱心虔誠、關懷社會的基督徒。除了敎 會和宗敎活動之外,他擔任好幾所基督敎中學 校董已多年,參加廉政公署社區關 係和市民敎育兩方面的工作也超過十載了。他事業上峰迴路轉的發展雖不免在一般 人心目中產生「風隨着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裏來,往那裏去」的感 覺。其實歸根究柢,他的道路自然是從他的信仰發展出來的,只要明白了他的信仰, 也就可以了解他爲甚麼不能以目前 成就爲滿足,而要不斷向更高的理想邁進了。 謝博士在一九七七年奉委爲太平紳士,一九八二年獲母校貝拉大學頒贈榮譽法 學博士學位,一九八四年獲頒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銜,一九八六年更榮獲OBE勳 銜。爲表揚他對本港高等敎育和社會服務的貢獻,本人謹恭請 監督閣下頒授榮譽 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予謝志偉博士。 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