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多,社會國家就越有希望 從而也會導向更健全的路途上去。 問:一九八四年,中英兩國草簽了關於香港前 途的「聯合聲明」,宣布中國將在一九九七 年收回香港主權,並在「港人治港」和「制 度基本上維持五十年不變」的原則下將香 設爲特別行政區。那年 二月六日,您在第 二十八屆頒授學士學位典禮上的演說指出: 知識分子的貢獻,不僅在於應用專門知識解 決職務上的實際問題,更在於各憑學養、見 識,就國家興革發展這些原則性的大問題, 提出意見和主張,以期對政治、文化的整體 發展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多年來,您以 大學校長的身份,積極參加公益活動,促進 文敎事業,應邀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起草委員會的委員,又是草委會之敎育、科 學、技術、文化、體育和宗敎專題小組兩位 負責人之一。您願意談談香港的大學敎育和 學術自由的前景嗎? 答:我認爲香港的大學敎育和香港今後所應該 採取的長遠方針,基本上是相同的:我們旣 必須保持開放和爭取現代化,又必須發展中 國文化,增加對中國的接觸和了解。以中文 大學來說,我們的幾位創校學者前賢原來就 來自中國大陸,在語文、文化背景上,跟中 國沒有隔閡。我們所揭橥的敎育目標,又是 發揚中 文化和促進東西方文化的融匯。易 言之,我們的心思和目光, 隅,而是秉承中國文化和民族的傳 能但問一己一地的權利而忽略了對民族文 興衰的責任。 中國大陸上的政治過去是高度中央集權, 知識分子自覺人微言輕,學術自由迹近烟消 雲散。但是我相信這些情況現在已經慢慢改 變了;中國開始承認腦力勞動的價値,肯定 敎育和知識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對 香港這個大學敎育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學術 自由早就形成治學原則的社會,中國的這些 新形勢是値得我們重視的。 「在現代生活的條件下,有一條鐵則:任 何民族,如果不尊重經過訓練的才智,那是 注定無法生存的。」六十年前懷悌海(A.N. Whitehead)說的這句話,今日聽來仍然是 暮鼓晨鐘,引人深思。只要中國和香港有了 這一層共識,大學敎育和學術自由的前景應 該是光明的。只有在文化上認同於中國,我 們才能正視香港今後應走的道路;只有深切 了解到中國文化是有生機的大體系,我們才 能對它的缺陷感到切膚之痛,爲它的進步提 供個人才智。這樣,我們的大學敎育才有意 義,我們的學術研究才不致浮游無根。 問:大家都知道,馬校長任內九年,中文大學 取得了多方面的發展 擧例說,您領導大學 順利完成一九七六年富爾敦第二次報吿書所 建議之改革,實現了整合 大學體制;醫學 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