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八年秋季

或會減低。値得留意的是,這些行政制度和措 施,有不少仍在其他曾屬殖民地的地方推 。 這些地方在宣佈獨立前倉卒建立的政制,不是 經大事修改,便是被廢除,取而代之 ,是某 種形式的專制政治,此點可引爲殷鑑 本港現行的三種制度,均大大有助於推行 共識政制,促使社會安定,增進民衆福祉。然 而,在標準的政治分析中,上述各點並沒有多 大意義。 第一種制度是地方行政,亞洲和非洲多國 均先後推行,成績美滿。在本港方面 不但鄕 村地區行之已久,近年更推廣至市內人烟稠密 的地區,並增設反應迅速的民選區議會作爲支 柱,兩者相輔相成,同樣具備政治本質,旣關 注世情冷暖的都市中一切關乎民生的問題,同 時也作爲整個政府和民衆 政雖然具有政治特質,但甚麼政治魅 潮、選擧團成員、政黨制度等,統 然而,它在促進社會安定、探索潛在問題、解 釋複雜政策方面,卻有莫大的貢獻。正因如此, 中文大學一位敎授便曾將地方行政形容爲一種 「寓政治於行政」的制度,言簡意賅,實在貼 切不過。時至今日,「民主」、「直選」等字眼, 已成爲風尙,人們逐漸忽略這項制度的優點? 同時,地方行政本身也非源自外國書籍,大家 只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可是,若這個連繫政府 和民衆的敏感媒介一旦瓦解,香港社會便會更 加動盪不安,而市民也會更加不滿。 其次是那些專爲處理社會、政治及經濟事 務而設的組織。設立這些組織旨在確保香港市 民及其代表能夠積極參與一切影響他們日常生 活的大小決策,例如:敎育、衞生、交通、社 服務、房屋等事宜。以上種種與一般市民息息相 關的問題,均由個別特設的委員會及小組委員 會負責。這些委員會的成員均爲社會知名人士, 他們不但爲民喉舌,而且對市民負責。遇有引 起爭論的政策待決定時,更常常引起公衆人士 的激烈辯論,其性質與國會的辯論截然不同。 各政策諮詢委員會及小組委員會所給予政 府的支持和意見,以及其與一般市民的密切關 係,構成了一個根源於社會的複雜基體。這個 基體已成爲香港政制形式的主要部份,應該繼 續培育、發展及用作建政基礎。由於它已成爲 本港政制的主要部份,因此我們將來理應能夠 作出適當的改變,以迎合爲行政、立法機構及 政府當局三方面建立緊密聯 選擧產生立法機構的要求。爲此 留這個制度的主要特色。我們歷盡艱辛才 立這個制度,並且歷時四十多年才把它發展爲 一個綜合的體系,使我們在商討解決方案時, 並非只爲反對而反對,而是透過切實的辯論和 討論,通過共識和一致的意見,使問題迎刃而 解。無論現在或將來,在解決難題方面,這個 制度均已作出積極的貢獻。 現在,雖然很多地方正以不同的步伐努力 要與香港看齊,但仍有一點相信是香港有別於 其他許多地方的,那就是以下要談的第三項特 色。在這個關懷民衆 社會裏,我們或多或少 都倚賴私人團體主動開辦和管理設施、提供領 導人才,以及供給部份財源,以解決社會的基 本需要,並且提供各項主要服務。這是香港百 多年來的傳統。初期的服務機構只有醫院和學 校,但現在的機構已發展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系 統,爲本地的敎育、醫療提供服務 滿足複雜 現代化社會的特殊需求。在這些組織服務 義 工和輔助職員數以千計。政府方面,只給予這 些機構津貼,並不會干預其内政。這個服務系 統是社會大衆基於其需要而自行設立和發展 的,雖不算盡善盡美,但亦優點良多:除官僚 架構減至最少外,辦起事來亦可免除一切繁文 縟節。同時,他們的志願服務對社會貢獻之大, 是毋容置疑的。當然,長期以來,他們都需要 得到政府的認可,才能順利推行服務。至於政 府,當然也願意支持他們。假設有朝一日,這 些機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龐大的公務 1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