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八年秋季
兪振飛先生贊辭 一七九零年, 莫札特歌劇《女人 心》於維也納歌劇 院首演之同時,中 國「四大徽班」進 京,京劇從此得以 孕育成形。當年 「四大徽班」之首 程長庚造詣非凡, 其孫程繼先得其眞 傳,爲清末民初名 聞遐邇之京劇名 生。程繼先之入室 弟子俞振飛先生即 今天接受本校榮譽 文學博士學位之京劇泰斗。 俞振飛生于清末,公元一九零二年,幼從父俞粟廬習崑曲,後師事 京劇大師程繼先,凡程老擔演 生角,莫不精硏。三十年代初,俞振飛 嶄露頭角,夥拍當年以梅蘭芳爲首之四大名旦 爲當時得令之紅小生, 其聲色藝之佳,鮮有其匹。 俞振飛以其清新獨到之唱功做功而聲名大噪。章力揮先生於《俞振 飛藝術論集》後記說: 「他融京、崑于一體,把崑劇中歌和舞緊密結合的特殊表演手段帶 進了京劇,同時又把京劇明快、強烈、雅俗共賞的風格引入崑劇,從而 有力地促 兩個 種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俞老《太白醉寫》一劇膾炙人口,劇中詩仙李白借酒吟詩舞墨,醉 戲高力士,俞老演來儒雅豪放兼備,造型唱功之佳,一時無兩。俞老本 人學識淵博,書畫俱精,其小生之書卷氣及高雅格調,皆非他人所能望 其項背。舞台上的俞振飛就是再世李太 監督閣下,京劇實爲一門淵博之演藝。歐西歌 大歌手引吭高歌。京劇之生旦,則需集歌唱、舞蹈、 才於一身。惝意大利歌劇之需求亦如是 則今之歌劇「巨人」如 提 ( L u c i a n o P a v a r o t t i ) 與薩瑟蘭 ( J o a n Sutherland)必被摒諸劇院門 外,更遑論名揚天下矣。本地一位權威樂評人士嘗說,能歌善舞 身段 迷人之歌劇名旦格雷絲‧邦布里(Grace Bumbry),獻身舞台之前,歐 西歌劇《莎樂美》之「七重紗舞」,每每令人不忍卒睹 集歌、舞、劇、 技於一身之難,可見一斑。 監督閣下,俞振飛融歌、舞、劇、技於一身,六十年來馳聘舞台, 令京劇愛好者如痴如醉、若喜若狂。時至今日,俞老與梅蘭芳等四 名 旦合拍之劇目,存者寥寥無幾。反觀西方歌劇界名宿如卡魯索(Caruso) 與梅爾巴(Melba)之歌劇,早在世紀初已有錄音傳世,後人要欣賞當年 紅伶之偉大演藝,並非難事。可惜我國京劇名宿,或不重視本身之藝術, 或不懂讀書寫字,但求觀衆臨場欣賞,於願已足,是以演繹藝術始終流 傳不廣。 俞振飛學養兼備,爲同輩藝人之表表者,俞老擬收集崑京二劇珍貴 資料以傳後世,惜逢文革遭抄家之禍,俞老從香港帶回國内之《粟廬曲 譜》、崑曲論著,及其本人之文章、剪報、各時期同輩前輩之劇照、唱 片,以及演出時之現場錄音等悉數被沒收,存放上海市戲曲學校,其後, 學校不幸遭火,此等珍貴資料,遂蕩然無存。 文革後中國漸納正軌,俞老擬重演當年之黃金劇目,以爲後世法, 然而記憶力衰退,嗓子、腿子力不從心,事與願違。不過俞老仍能自敍 經歷見解,整理成《兪振飛藝術論集》,以饗崑劇京劇後學及廣大劇 迷。 監督閣下,爲表揚俞振飛先生融合崑劇京劇之功,六十多年來娛樂 大衆之舞台生涯,多年來於上海市戲曲學校及上海京劇院作育英才之貢 獻,及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文聯要職,勞心勞力,本人特 恭請閣下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予著名京劇藝人、敎育家、書法家、 文學家、美學家、作家、 者、俞派始創人俞振飛先生。 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