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九年秋季
中國研究的基地 關信基、熊景明 背景 在中國對外封閉的年代,選擇在香港設 立中國硏究中心實在是明智之擧。一九六三 年,正是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的同一年, 批 卓越的西方學者,爲了促進中國研究,奔走 於各基金會和學術團體之間,終於籌到一筆 經費,在香港建立了一個中國研究的基地, 取名大學服務中心。其後十多年,仰賴無 數學者包括舒爾曼(Franz S c h u r m a n ) 、 林 伯 克 ( J o h n L i n b e c k ) 、 伯 克 哈 特 ( F r e d e r i c k 及 派 伊 ( L u c i a n Pye)等,尤其 是曾任中心主任達十五年的鐸華先生(Mr. J o h n Dolfin)的不懈努力,大學服務中心成 了西方學者研究中國的大本營。據八十 代 初一份不完全統計,利用中心做研究的學者 完成的著作超過二百本,其中不少都成爲行 內人必讀的專著。許多當年每天在 心訪問 大陸移民,埋首揣摩大陸報刊字裏行間意義 的年靑學者,今天都成爲西方中國研究的佼 佼者,也有人成爲該國政府的中國政策顧 問。 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政府的開放政策, 爲西方學者提供了直接到大陸研究的機會。 香港作 硏究中國的基地的價値逐 漸下降另一方面,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維 持一個不斷擴充的資料硏究中心,成本必不 斷上升。八十年代中業以來,中心的去向 了有關單位的主要議程。 文大學一向重視 中國研究,因而關心大學服務中心的發展。 一九八七年底,大學獲悉該中心可能要搬出 香港,即與當時主管大學服務中 的美國學 者聯合會委員會談判,達成協議,由大學接 管大學服務中心,負責其經費及管理。 一九八八年夏天,中心由原九龍亞皆老 街舊址遷入中文大學之大學圖書館底層。經 過近一年的重建工作,於今年六月中全面開 放。而中心的開幕典禮則於八月卅一日在本 校行政樓祖堯堂擧行。主禮嘉賓爲中 校長 高銀敎授及港大署理校長楊紫芝敎授,哈 佛大學社會學敎授傅高儀敎授(Professor E z r a Vogel)應邀來港觀禮及致辭。多名本 地學者、中國觀察家及報界人士出席是次典 禮。 現狀 大學服務中心的主任現爲中大社會科學 院院長關信基敎授,日常管理工作則由助理 主任熊景明女士負責,至於發展大計等事 宜,則由一個包括本港及國際學者組成的顧 問委員會決定。 目前中心所收藏的資料計有六大類: ㈠ 地方報紙中心最獨特之收藏,可算 是一整套完整的地方報紙。包括由五十年代 初乃至四十年代末,直到目前各省的省報。 現中心訂有約 百種大陸報紙。例如,來自 廣東省的就包括《南方日報》、《廣州日報》、 《 廣 東 農 民 報 》 、 《 廣 東 僑 報 湛 江 報 》 、 《 韶 關 報 》 、 《 佛 山 報 》 、 《 深 圳 特 區 報 》 、 《 特 區工人報》等等凡二十八種。 ㈡ 中文雜誌中心目前訂有中文雜誌一 千一百餘種,其中包括高 院校學報 十餘 種,文史哲類雜誌近百種,綜合社科類約一 百六十 政治法律類一百二十種,經濟類 約二百種,敎育類六十餘種,藝術類近八十 種,文學、新聞類二百餘種,軍事類約二十 1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