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九年秋季
中文大學接管中心的目的之一 類交流及加强本地學者和國際學者的 在中心重新開放的短短幾個月內,已經接待 了數十名國際學者,其中不少曾與本校做類 似硏究題目的同仁交流,有些還計劃進一步 協作。 中心的另一個傳統是擧行午餐討論會。 邀請使用中心的學者發表他們最新的硏究成 果,或就中國問題各陳已見,這個傳統將會 維持下去。 中心亦擧辦較大規模的國際研討會,促 進學術交流。本年九月就曾以「變遷社會中 的政治秩序——以華人社會爲例」爲主題, 擧行硏討會,探討中國人社會中政治變遷的 可能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會議邀請著名 會學家傅高儀敎授致辭;多位學者就不同論 題發表演說,包括劉兆佳敎授——沒有領袖 的制度:香港人對政治領袖的看法、江炳倫 敎授——台灣中華民國黨爭體系的發展、呂 亞力敎授——中台關係的現狀和展望、弗羅 利 克 敎 授 ( P r o f e s s o r M. F r o l i c ) — — 一 個 加拿大人看天安門事件的敎訓,及胡克敎授 ( P r o f e s s o r B r i a n Hook)——香港反割讓 過度時期的中英關係:駐軍與軍管區。」 在資料收集改革方面,由於現代資訊爆 炸,中心不可能甚麼東西都收藏,過去雖然 也曾經盡量網羅,實際上也是在社會科學方 面較有成就。而以地方報刊爲基礎的資料規 模正是中心享譽的由來。中心今後的工作仍 然會秉承這個傳統,並加以發揮。最近有系 閲覽室 統地對地方年鑑及統計資料的收集,便是一 例。 展望未來,中心不會因爲對田野硏究的 開放而沒落。文字資料對研究具備本身的價 値,加上資料管理制度和研究服務的不斷改 善,研究工作和學術交流的推動,大學服務 中心對當代中國的研究的貢獻只會增加,不 會減少。 1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