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二年秋‧冬

徐立之敎授讚辭 以往病人就醫,醫生一般都是根據病人的徵狀開藥方或給予治療。近 學進步神速,科學家得以超越徵狀,直接尋找疾病的根源。徐立之教授的工 開了一條秘密通道,令我們得以窺見詭譎難測的遺傳性疾病。 囊纖維變性是一種慢性外分泌腺失調疾病。這種疾病感染到吸道、胰臟、肝臟與汗腺。 美國每一千個嬰兒當中,就有一至十個罹患此種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可能引致氣管發炎、男 性不育,甚至早年死亡。但要尋找這個致命的基因可不容易。有人曾將它喻作海底撈針,或引 用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找這個元兇基因,就如找一座既無街名又無門牌號碼的房子,而那個 城市又剛好是科學家從未去過的地方。科學家知 囊纖維變性的病患者,汗水中含有很高的 鹽份;但卻找不到是甚麼基因把氯化物阻塞住,使它無法進出細胞,並因而使水份單向渗入細 胞内,引致細胞表層積滿黏液。而要找出這個基因,少不了最尖端的科技專長、百折不撓的毅 力,與推陳出新的精神。在尋找這個基因的歷程中,徐敎授獲公認爲先驅之一,可謂實至名歸。 《科學年》雜誌稱譽徐教授的發現爲一九九零年之中,最值得表揚,最令人振奮和最重要的發 現。 徐敎授生於上海,在香港受敎育。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畢理學士本科棵程(一九七二)及 硏究院哲學碩士課程(一九七四)。在學期間,徐敎授工作鍥而不捨,待人和藹可親,這些都 是他日後從事龐大硏究計劃所不可或缺之品質。之後他赴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於一九 八一年到加拿大,參與多倫多病童醫院傑克•李奧登與曼奴爾•包可華兩位醫生的硏究。 九 八三年任職於該院的遺傳部門與硏究所。一九八九年任塞勒斯嚢纖維變性講座敎授,同時兼任 多倫多大學遺傳學系與醫科生物物理學系敎職。徐敎授並獲提名,自一九九一年起任豪赫•休 斯國際學者。徐敎授著述豐富,出版論文、專書章節和書評逾百 以及專著一册。徐敎授成就 超卓,一九八九年以來,先後獲多項重要獎譽與殊榮,其中包括加拿大皇家學會百年獎(一九 八九)、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一九九零)、倫敦皇家學會院士(一九九一)、加拿大勳章(一 九九一)、法蘭克林學院之克雷松獎(一九九二)及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九二)。 人們普遍認爲,科學家的工作性質相當專業化,工作範圍常局限於實驗室。徐敎授的研究, 雖是探尋人體最基本、最微細的單元,但他的發現,惠及無數病者。可以期望,在不久的將來, 即可找出方法,根治囊纖維變性及其他若干遺傳性疾病。徐敎授致力減輕千千萬萬病人的病情, 成就有目共睹。本人謹恭請監督先生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予我們傑出的校友徐立之敎授。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