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三年秋‧冬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領受人張煊昌博士講辭 回饋母校與社會 齊步邁向新紀元 監督閣下、高校長、各位校董、各位嘉賓: 感 謝 中 大 頒 授 榮 譽 學 位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幾位榮譽學位領受人,衷 心感謝香港中文大學頒予我們這項殊榮;也向蒞臨 主禮的監督閣下、高校長、各位校董,和特別撥冗 前來參加慶典的嘉賓表示謝意!五位榮譽博士都是 社會上有卓越成就和傑出貢獻的知名人士,他們獲 此殊榮,實至名歸!其實由他們任何一位致辭都是 非常恰當的。 今天母校授予我這項榮譽學位,我個人感到特 別高興,我更願意代表全體中大校友接受這份光 榮。校友不負母校培育之恩,服務社會,今天就好 像是得到家長的嘉勉和獎勵,令人覺得特別溫馨親 切! 我是中大早期的校友,一直與母校保持密切聯 繫,我想以一個校友的身分來談談自己對中大的感 受和期望。 緬 懷 大 學 創 校 崇 高 使 命 中大於一九六三年創校時,由崇基、新亞和聯 合三所書院組成;一九八六年再增添了逸夫書院。 我們特別敬佩當年一群懷抱時代使命的師長,如李 卓敏博士、容啓東博士、錢賓四敎授和鄭楝材博士 等,他們都是憑著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加上無比的 毅力,爲保存和發揚中國文化,爲培育切合香港及 其鄰近地區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立下了不朽的敎 育典範。當時,以華人佔極大多數的本港社會,爲 能夠建立一所具備下列特色的新大學而寄以無比的 厚望—— (一)強調中國傳統學術,並能融會中西文化; (二)訓練具優良中英語文基礎的各行業精英; (三)培養既切合香港需要而又達致國際水平的高 質素人才; (四)訓練精硏專科學問,也兼具知識份子胸襟與 素養的傑出學者。 回想五十年代,香港在戰後復甦,社會建設與 經濟發展剛剛起步。以中國語文接受敎育的年靑人 要繼續升讀大學,除了負笈外地,別無他途。當 年,高等敎育界部分人士堅持中文不足以從事高深 科硏,認爲大學敎育不能以中文爲媒體。幸而列位 創校長者獨具遠大眼光與睿智,力排眾議,並得到 海外智者如富爾敦勳爵及本港有志之士大力贊助, 毅然創辦香港中文大學,並採用中英並重的雙語政 策。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正確而有遠見的。 創校前輩那種高瞻遠矚的理想和那份艱苦辦學 的精神,深受香港社會人士的熱烈支持,也迅速得 到海內外學術界的讚賞。 學 術 成 就 達 致 國 際 水 平 中大自建校伊始,即努力不懈地提供高水準的 敎育和科硏計劃。大學和各成員書院歷年來均致力 於倡導全人敎育,鼓勵學術硏究,並積極與國際知 名學府協作交流。三十年以還,其規模和成績有目 共睹,校友莫不引以爲榮! 母校與加州大學等學府早已開展學術交流。近 年來,更喜見母校的學術成就受到許多著名的國際 學府所重視。例如鄭裕彤與李兆基兩位博士鼎力資 助的華南地區硏究,即由母校與耶魯大學合作進 行。又如醫學院與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多倫多大學 分別簽訂長期交流協議,工程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 的協作計劃等,都是明證。 母校每年能夠從世界各地延攬優秀敎師與科硏 人才來校任職,也說明了母校三十年來的努力,已 結出美好的果實,肯定了母校在國際學術界的前列 地位。 今天的中文大學,無疑已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 崇高學術地位的學府。很多海內外校友的驕人成 就,都是我們所熟知與津津樂道的。例如哈佛大學 數學家丘成桐敎授、多倫多大學生化學家徐立之敎 授、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余英時敎授等,都在各 自的學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在本港各界,校友的 貢獻亦爲眾所稱譽。可以說,母校在創校時的信念 第四十六屆典禮 2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