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四年春‧夏

社會衝突 權威下降,也就是說社會上已沒有什麼不能挑 戰的絕對權威了。伴隨這現象而來的,便是各種社 會衝突,尤以政治衝突爲甚。任何重大問題,都可 能引致政治觀點各異的團體的對壘。 然而,劉敎授認爲,這些現象或衝突,不無積 極意義,如果處理得當,或許會強化社會意識或家 庭意識。社會人士亦會逐漸習慣爲某些事件聯合起 來爭取權益,共同參與社會事務。 後過渡期對於香港來說是非常時期,也是關鍵 時刻,能否平穩過渡直接影響九七以後香港的前 途。面對一國兩制,香港社會的發展充滿了很多未 知因素,很多矛盾和問題;也正因如此,香港爲很 多社會科學理論之發展與檢驗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 驗場所,也給社會學者提供很多發揮所長,回饋社 會的機會。劉兆佳敎授於九四年初開展一項關於香 港在最後幾年英國管治下的社會變遷形態的硏究, 聯同本港大專院校及美國耶魯大學的幾位學者,從 不同層面探討這個課題,硏究人員包括黃紹倫敎 授、李明堃先生、蕭鳳霞敎授、呂大樂博士、吳俊 雄博士、尹寶珊女士及黃偉邦博士。是項硏究,獲 硏究資助局撥款一百二十萬元支持。 硏究有利社會重整 加強了解香港在後過渡期的社會變遷情況,意 義何在呢? 在學術上來說,殖民地回歸祖國的情況沒有歷 史先例,因此甚有硏究價値。劉敎授打算從幾個角 度去探討這個問題:(一)殖民地管治結束後將會出 現的政治衝突,文化轉變,以及香港人的身分、權 利和義務的改變; (二)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要面對的問題,如與中國的 關係,引入中國處事方式會衍生的磨擦等;(三)回 歸社會主義中國後,香港社會的變遷方向;(四)香 港的民主化進程。 至於此項硏究的社會意義,則更大於學術意 義。硏究人員身爲香港人,關心社會穩定與發展, 希望藉著硏究了解問題,尋求有利於社會重組的因 素,以期能於九七之後,重建一個較爲團結的社 會,並加強香港人的社會歸屬感。 硏究方法和特色 劉敎授等將分幾個專題,從不同的層面,圍繞 權威下降、社會衝突及社會重整問題開展硏究。 (一)社會及政治領袖——硏究社會及政治領袖 權威下降的現象及其產生的各種社會影響。 (二)大眾文化——硏究媒介如何反映急劇變遷 的社會,如何反映權威下降及社會衝突的問題。從 媒介內容及形式的轉變可了解香港人的心態、行爲 及人際關係,以及本地的獨特文化。 (三)敎育——探討敎育制度的公平性、敎員權 威、敎育水準、知識分子所扮演的角色等。 (四)宗敎——硏究近年各種宗敎活動,人們的 宗敎意識,宗敎意識增強會否與權威下降有關,宗 敎權威會否變成新興的社會權威,以及信仰抬頭與 文化觀念變遷的關係。 (五)小中產階級——了解小中產階級如何看過 渡期的香港,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以往小中產階 級都抱有一個香港夢,覺得香港遍地黃金,機會 多;而這個香港夢如今有了什麼變化? 該項硏究之方式採用問卷調查、個人訪問、實 地調查、文獻資料之搜集與分析等。 現時整項計劃主要仍在構思及初步資料搜集 的階段。預計硏究需時三年,於九六年完成。 劉敎授主要負責有關香港市民心態的硏 究,問卷的草擬工作已經完成,大型問卷調查 亦已於五月開展。• 劉兆佳敎授爲香港大學一九七一年之社會科 學學士,七五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頒授哲學博 士學位。同年八月加入中大社會學系任講師,九 零年十月晉升講座敎授。劉敎授專硏香港事務, 著作甚豐,目前兼任香港亞太硏究所副所長。 學術硏究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