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四年秋‧冬

重點包括:香港文學、香港電影的左翼傳統、中國 文學史及其教學、英國文學教學、公民文化與政治 話語。該計劃將於一九九五年夏天舉辦硏討會,並 附設工作坊,鼓勵各院校硏究生參與,並擬於一九 九四至九五年度出版作品七種。 三 項 國 際 研 討 會 研究所於九二至九四年間,曾籌辦三項重要學 術會議,於國際層面開拓學術交流與合作。 「一九九三文化評論國際研討會」於九二年十 二月廿七日至九三年一月十日舉行。此次大型會議 爲期兩週,來自外地的著名學者四十人,包括 Charles Taylor,Richard Rorty, Virginia Dominguez,Vincent Crapanzano,Jane Kramer,李 歐梵,李湛 ,蕭鳳霞,Susan Buck-Morss,Boris Mikhailov,楊美蕙,陳光興,金恒煒,傅大爲,何 春蕤,夏鑄九,廖炳惠,甯應彬,鄭萬隆,劉索拉 等。出席會議之本地學者更多達七十人。會議主題 爲公共空間與公眾文化,議題計有:從比較觀點看 文化、現代性與民主;跨文化之交涉(意象與邊 界);文化批評與公共空間;現代性、身分認同與 文化之曖昧性;文化批評之政治。與會的文化批評 工作者更建立了互通有無之網絡,又於夏威夷續開 會議,商討如何推動此一新興學科,並出版論文 集。 「文化中國展望:理念與實踐會議」於一九九 三年三月十日至十二日舉行,由人文學科硏究所與 人類學系合辦。會議分六節進行,以宣讀論文,另 有五個工作坊,探討傳統性與現代性如何傳承,東 西如何會合及衝擊等問題,並討論在後民族主義時 期可否以文化中國的理念整合華人世界。會議邀請 了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知名學者出席,如王賡武、鄭 子瑜、李愼之,陳孔立,李亦園,劉夢溪,袁頌 西,張玉法,陳曉林,陳子善,黃碧端,姜義華, 姜伯勤,王守常,葉啓政,沈淸松,黃進興,金觀 濤,蔡源煌,陳忠信等。會議文集於九四年出版, 篇幅近四百頁。 「個人、文化與民族認同會議」於一九九四年 六月二日至四日舉行,由硏究所與美國北卡羅來納 州之國家人文中心合辦,新亞書院與蔣經國國際學 人文學科的硏究 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