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五年春‧夏

教育科技在大學的應用 榮譽理學博士領受人艾毅榮爵士講辭 (翻譯系吳兆鵬博士譯) 監督閣下、高校長、各位 校董、各位嘉賓: 今天,我獲選代表接受 榮譽學位的同人致辭,大 槪是依字母順序排名所致 吧;不管是甚麼理由, 我們都想趁著這個日子—— 這個令我們不能忘懷的 日子——正値香港中文 大學頒予我們這項殊 榮之際,向這所了 不起的學府,表達 我們衷心的謝意。 我不以爲自己特 別熟悉教育科技的用途而以之爲講題;不過,從事 學術的人都有一種益處,那就是,任何一個課題, 無論你起步時對它多麼無知,你都可以拿它硏究一 番,且從中得以維生;再加涉獵,就更因有了解而 足以高談闊論,一般是對一班學生講解,今天則例 外,能在這麼傑出的聽眾面前說話。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科技進步把人類的生活大 大改變了;過去幾十年來,科技發展更突飛猛進。 然而,直至最近,這種進步對專上教育卻影響有 限。在大學裡,課堂講學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模式: 講師不時轉過身去,背向聽眾,在黑板上書寫,而 學生就把所見所聞的抄下來。在多數大學裡,教學 還包括導修,以小組授課;假如柏拉圖能預知未來 的話,見到導修課的情景也不會詫異吧。 話說回來,身爲工程師,我和同業的一項基本 信念是:「能操作無礙的, 就別修理。」據個人體會, 導修課是有效的;小組上 課,教的教得好,學的也學 得好。反過來,堂上講 學就不太見效了。這話 當然只是槪括而論;事實 上,肯定有個別講義,精采 刺 激 , 能 使 人 耳 目 一 新。但是,典型的大學 課程,往往是一科三 十講,要長期維持 這 麼 精 采 的 高 水 平,談何容易!更 遑論學生當天已上至 第三節,或者是午膳後的第一節;老師雖然急於講 授知識,一心要學生開窮悟道,也無濟於事。固 然,如果講師熱中於教學,又能以自己的熱忱打動 學生,事情就會好辦點。我想,在座的應屆畢業 生,在學習期間經歷的,大多是這種感受吧。然 而,我總認爲,以堂上講授作爲專上教育的主要成 份這槪念是有不少毛病的。 堂上講學不如小組導修有效,理由何在呢?我 想是因爲上導修課時,對學生是有所要求的:他們 必須積極參與,並作出回應;反過來,單單聽講 義,對他們毫無要求,學生的角色是絕對被動的。 儘管如此,講師的本份,仍然在於盡力提起學生的 興趣,鼓勵每個學生循著講義的思路,與講師分享 學術熱忱,抓著每一線足以闡明課題的亮光。這眞 是知易行難的事啊! 第四十八屆頒授學位典禮 10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