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五年春‧夏

此外,「邁向廿一世紀的癌症硏究」國際會議 亦於啓用儀式後連續兩天舉行,十位來自美國、英 國、荷蘭、澳洲、中國和馬來西亞顯赫有名的腫瘤 學家,連同本校癌症專家,探討癌症硏究的新動 向,並發表最新硏究成果。 六百萬元設立燒傷基金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會捐贈六百萬港元,於醫學 院成立燒傷基金,資助燒傷病人在威爾斯親王醫院 接受整形及橋形手術和康復治療。該基金亦資助有 關燒傷之硏究及教硏活動,以提高療效。 香港、澳門及中國居民,凡因燒傷而引致面 部、頭頸、軀幹或四肢留下症痕或變形,均可向該 基金申請援助,援助金乃協助病人支付在威爾斯親 王醫院的半私家(二等)病房留醫,並接受高級醫 生治療的費用。 燒傷基金於九四年十二月七日正式成立,曰後 將繼續籌集更多款項,供各種非牟利活動之用。 另外,外科學系已率先採用超聲波丰術儀器治 療燒傷傷口,使在淸理傷口時,可將失血減至最 少,同時盡量保存正常而健康的皮膚組織。這種技 術以往曾應用於肝臟及腦部手術,但用以治理燒傷 則是首創。 兒童生長調査結果公布 醫學院聯同衞生署及醫管局合作開展香港兒童 生長調查,結果顯示今天的香港兒童較以前的高 大、肥胖和早熟。 該項大型調查從九三年開始,在全港四十九間 學校及八間母嬰健康院抽樣調查二萬五千名嬰兒及 兒童,年齡由初生至十八歲。 結果發現:(一)今日的兒童較三十年前的重 及高,且頭部較大。十八歲男子的平均體重增加了 百分之十六,平均身高上升了百分之二;同齡女子 則平均體重增加了百分之十一,平均身高上升了百 分之一。(二)今日的兒童比其父母在同齡時高。 與父母在同齡時比較,十二歲男童比其父親平均高 出十厘米,而十歲女童則比其母親高出七厘米。十 八歲男子比其父親平均只高出四厘米,而女子則比 其母親只高出兩厘米。顯示現代兒童早熟。(三) 一成女童在七歲時顯示出靑春期發育的第一種徵象 一一乳房發育。(四)一半女童在十二歲半時已經 歷了第一次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較以往下降了半 歲。(五)肥胖兒童多在五歲後出現。十一歲男童 普遍肥胖,百分之廿一痴肥;女童則爲十歲,百分 之十二痴肥。肥胖程度爲華人社會歷來最高,百分 比與西方的愈來愈接近。 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制訂的兒童生長標準,對今 後發展教育及醫療服務意義重大。 港法學術交流新協議 中國文化硏究所所長陳方正博士與法國遠東硏 究院院長 Prof. Denys Lombard ,於九四年九月廿七 日分別代表兩學術機構簽訂爲期三年之交流合作協 議。 中國文化硏究所將撥出地方供遠東硏究院設立 聯絡中心,並提供一般支援服務。遠東硏究院則負 責安排中國文化硏究所學者往巴黎作短期訪問,每 年並派一位名譽訪問學者到中大開展學術硏究。 法國遠東硏究院成立於一八九八年,爲專門硏 究南亞、東南亞及東亞文明的國立學術機構,重點 搜集人類學、考古學、藝術等領域的原始資料。目 前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東京上智大學、雅加達國立 考古中心等設有聯絡中心。 簡訊 3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