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春‧夏

得獎者感受 優異演員獎 李毓琪(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年級) 「開心且意外。初時認爲自己不適合 扮演這個角色,演繹頗感困難;幸得導演 鼓勵及給予機會,才能解除束縛,努力演 出。未來大學生涯,除讀書外,更會積極 參與戲劇活動。」 廖迎祺(心理學系一年級) 「中學時代只參與編劇工作,未嘗在 台上演出,也不認爲自己 懂得演戲,故此,對自己 獲獎有點詫異。評語說我 演出自然,這實在是導演 的功勞,其次是角色適合 自己而已。」 吳應祥(工商管理 學院一年級) 「排練多時, 努力沒有白費,內 心也感高興。我的 角色是一個輕度弱智但內心世界正常的少 年,演繹的自由度很大。」 優異舞台效果獎 崇基劇社 導演兼編劇藍正思 「事前我們未想到會獲獎。這次演 出,大家下了不少工夫,負責燈光、布 景、音響與形象的同學經常一起研究及籌 備,不放過每一細節。雖然我們沒有太多 的布景,但能充分利用其他手法,配合劇 情需要,獲取舞台效果。這應是取勝的原 因吧。」 後台英雄獎 聯合劇社 舞台監督林婉薇 「大家均感到興 奮,因爲這是一個團 體的獎項,肯定我們 互相配合的能力,亦表示我們控制時間恰 到好處。獎項對劇社同人鼓勵很大。」 立而誕生,學生的戲劇活動更爲蓬勃。由於逸 夫初組劇社未幾,運作尙未健全,大會決定暫 停比賽一屆,八九年起再恢復劇賽;由此可見 劇社之間的相容共存之道。 八九年,崇基學院輔導主任陳特博士提 議,書院之輔導處在四院劇賽中變換角色,擔 當贊助者,而是項活動則由各院劇社與邵逸夫 堂合辦。這項建議獲得各書院輔導處和劇社之 贊同。數年下來,四院劇賽的運作十分順利, 而邵逸夫堂與各劇社之間的關係亦更形密切。 影響超越校園生活 在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制度下,一般學生接 觸舞台劇的機會甚少,因此許多初入大學的學 生對舞台劇的認識亦不多。四院劇賽往往成爲 一個啓蒙的地方,爲他們提供難得的經驗。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在過去十五年間, 中大畢業生在職業舞台、藝術行政、大眾傳媒 及廣告界發展的大不乏人。此外,中大舊生在 本港業餘劇界也有出色的表現:由新亞劇社畢 業生組成的大龍鳳劇社和新亞劇社,於一九九 五年市政局戲劇匯演中,分別獲頒最佳演出獎 和優異整體演出獎;聯合劇社的畢業生去年十 一月組成「舊友會」,並在邵逸夫堂舉行籌款 演出;由中大畢業生組成的「糊塗戲班」,得 藝術發展局資助,亦於去年十二月初在文化中 心完成了他們成立以來的第十三個製作……。 由此看來,四院劇賽不單是中大學生的一 種課外活動、大學生活的點綴,也是他們舞台 事業的起點,更是他們享受和超越生活的一種 方式。 在本年度四院劇賽的賽後座談會上,筆者 曾鼓勵參賽學生說:「在四院劇賽的階段,我 們不會期望你們作出圓熟的表演,而是希望你 們利用這個機會去探索舞台的奧秘,盡量地發 出創意的火花。」這,正是四院劇社不斷發展 的動力。• 邵逸夫堂經理 蔡錫昌 18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