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春‧夏
本校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衞奕信博士能操流利漢語,也能閱讀中 文,一向對當代中國及中國文化深感興趣,其 時正努力邁進,立志在學術界開創一番事業。 出乎意料,衞奕信於一九七四年再度改變路 向,重返外交部工作,此舉可說不比尋常。三 年後,他重臨香江,出任港府政治顧問,任滿 後他曾參加英國一支登山隊伍前往中國攀登新 疆公格爾山,然後才返回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工 作。衞奕信在四十九歲時出任中英就香港前途 談判之工作小組英方首席代表。聯合聲明簽訂 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成立,衞奕信出任英方 首席代表。 一九八七年一月,衞奕信獲頒聖米迦勒及 聖喬治爵級司令勳章;同年四月九日,他重臨 香港,出任香港總督及三軍司令。衞奕信一向 身任外交官,並沒有想到會獲派出任香港總 督,而總督的權力在理論上的確很大,但在實 際上卻極少行使。回顧往時,衞奕信勳爵認爲 出任香港總督是一項最具吸引力的工作;在其 任內,最富戲劇性及挑戰性的時刻,莫過於天 安門事件之後港人痛苦不安而又信心全失的一 段日子,在那段日子裡,他必須努力重建港人 的信心。 一九九一年一月,衞奕信獲頒聖米迦勒及 聖喬治大十字勳章,次年,並成爲首位在任內 獲封終身貴族爵位的香港總督。他選擇的封邑 爲泰利園(Tillyorn),該處不但有他自置的房 舍,還有他一向熱愛的湖光山色。衞奕信對大 自然景色的熱愛,可能是自他年靑時帶隊前往 盧拉馬山探險時開始培養的,盧拉馬山風景優 美,即科南多伊爾( C o n a n D o y l e )小說《世外 桃源》一書的場景。 身兼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及外交官,衞奕 信乃英國政府中最出色的中國專家之一;他對 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所進行的會談,以及對中 英兩國政府在一九八四年簽訂的聯合聲明,貢 獻良多。出任香港總督期間,衞奕信勳爵要斡 旋於中英之間,就像玩轉碟雜技一樣,竹桿上 的碟子分別爲英國、香港和中國’而碟子上有 時還盛載了口味不同,難以調配的作料。這些 碟子難免有搖搖晃晃的時候,但他總能使其維 持穩定,因爲維持穩定正是使香港繁榮的要素 之一。此外,衞奕信勳爵還推展了一些具有遠 見且影響深遠的變革,例如籌建新機場、增加 立法局直選議席及加強對該局的諮詢、改善公 路、改進污水處理、關注環境素質,以及加速 發展專上教育等。本校作爲高等學府,亦竭盡 所能,承擔他爲我們所釐訂的任務。 衞奕信勳爵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監督期間, 經常鼓勵本校通過教學、研究,以及與國際學 術界的聯繫,在學術上精益求精。在他任內, 本校接辦了近代中國硏究資料寶庫——大學 服務中心,並設立了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此 外,衞奕信勳爵亦曾協助本校加強與耶魯大學 既密切又寶貴的聯繫。 當然,不可不提的還有衞奕信徑。衞奕信 徑以富有歷史色彩的赤柱峽與風景秀麗的八仙 嶺爲起訖點,是衞奕信勳爵熱愛香港,熱愛香 港人的表徵。聽說衞奕信勳爵在衞奕信徑步行 的時候,步伐輕快,猶勝其保鏢。在這些雲霧 縈繞的山間,衞奕信勳爵所飽覽的美景實足媲 美蘇格蘭。 監督閣下,這是香港歷史上最後一次由在 任總督頒授榮譽學位予他上一任的總督。衞奕 信勳爵外交官的背景,以及他對中國人與近代 中國的認識,使他能夠維持三隻碟子旋轉不 墜。這項維持平衡的工作要求甚高,衞奕信勳 爵縱使不能時時面面俱到,但他在公眾服務的 表現上,卻持平中肯而不損氣節。本人謹恭請 閣下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予衞奕信勳爵。• 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