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秋‧冬

研究人員又嘗試以纖維蛋白( Fibrin) 爲 黏貼劑,促進皮膚移植。纖維蛋白是血中的 不溶性蛋白質,可助血液凝固。自血淸提煉 出來的纖維蛋白可使培養皮更穩固地黏附於 傷口。 研究人員以無毛鼠作試驗,先把牠們全 身麻醉,然後在其身上製造一個兩平方厘米 的傷口,再在傷口上覆蓋以:(一)培養皮; (二)培養皮及膠原;(三)培養皮及纖維蛋 白;(四)培養皮、膠原及纖維蛋白。 試驗的啓示 研究人員知道,皮膚移植成功與否,要 看傷者的微絲血管能否與培養皮連接,供應 所需養份,使皮膚繼續生長。微絲血管與培 養皮連接需時越短,即表示傷口接受培養 皮,康復機會越大;連接時間越長,傷口受 感染及培養皮脫落機會則越大。 試驗結果顯示,第一至三種移植方法的 成功率大致相同,效果也不錯。膠原及纖維 蛋白均可作爲連接傷口與培養皮的生物接合 物,培養皮更增生並形成角質層,抵擋細菌 入侵。但若同時採用膠原及纖維蛋白(即第 四種移植方法),接合媒介變得過厚,反而 阻礙了微絲血管與培養皮的連接。 研究人員的初步結論有二:(一)對無毛 鼠來說,同時蓋上膠原及培養皮是可行之 法,但現時臨牀治療仍未採用這個方法。 (二)如果又使用膠原,又使用纖維蛋白,最 好分先後階段進行,即先以膠原覆蓋傷口, 數天後待微絲血管與膠原連接,再蓋上纖維 蛋白及培養皮。 他們的發現,與美國最新研製成的人造 皮及其移植法不謀而合。該種人造皮內層是 膠原,表層是矽質(人造合成物質,可以阻 擋細菌入侵),應用時先以人造皮覆蓋傷 口,十四至十七日後,移去矽質層,再以病 人自體皮替代。金教授於九六年初利用此種 人造皮成功治癒兩名嚴重燒傷的成年病人, 爲亞洲首次。其後,他治療八仙嶺燒傷學童 時,也有遵照試驗的啓示而分階段植皮—— 先用人造皮覆蓋創口,兩星期後再移植病人 的自體皮。本校硏究人員從不斷的試驗中掌 握膠原和眞皮層的特性,希望研製出更理想 的人造皮,治療嚴重燒傷病者。• 金永強教授與林炳權先生展示人造皮。 金永強教授七一年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畢 業後,轉往范德比爾特大學深造,七五年獲授 醫學博士學位,其後數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 院、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波士頓兒童燒傷醫 院,以及紐约的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任職。金教授八四年受聘爲本校 外科學系講師,先後於八八、九三及九五年升 任高級講師、教授及講座教授。 金教授的臨牀興趣廣泛,包括頭頸外科、 面部及矯形外科、燒傷外科•内分泌外科等。 孪國章教授早年負笈英倫,先後肄業於 Uppingham School、 劍橋大學英皇書院及倫敦 大學米德薩斯醫學院。醫科畢業後,繼續進修 專科及從事研究。七七至八零年間,獲研究獎 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波士頓麻省總 醫院工作及深造。李教授專攻肝、膽、胰及上 腹腔手術。他於八零年受聘於餘大皇家弗里醫 院任顧問醫生。翌年,獲劍橋大學頒予醫學博 士學位。一九八二年,李教授加入本校醫學 院,出任外科學系創系講座教授,其後又曾出 任外科學系系主任和醫學院院長,至九六年八 月出任大學校長。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秋•冬 2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