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秋‧冬
首先是建立中國宏觀經濟核算的數據 庫,包括國民所得及其詳細賬戶、投入產出 表、資金流轉表、國際收支平衡表,以及全 國資產負債表。除有系統地列載不同年度的 數據,更對各表包含的經濟變量之定義和內 涵,以及各表之間的相互關聯,詳予說明。 此數據庫將爲有興趣研究中國經濟的人士提 供較翔實且可隨時延用的統計資料,使他們 對變量有較準確的了解和詮釋。 其次是對中國經濟重大課題作更深入和 廣泛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重大課題包括成本 結構和價格、產業結構和經濟成長、人力資 本與經濟發展、通貨膨脹、失業、農業發展 與糧食安全、對外貿易及其體制、財政制 度、銀行體系與資本市場、自然資源與環境 保護,以及社會保障等問題。以宏觀經濟統 計數據爲經,現代的計量經濟技術爲緯,從 事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第三是建立一個綜合「國民所得會計賬 戶」與「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 系。目前,國民所得會計賬戶所包括的,只 是經生產的經濟資產。然而作爲整個國民經 濟大系統而言,其核算範圍應可擴展至非經 生產的經濟資產,即自然資源和環境資產。 前者如石油儲藏量、農業的土地利用、畜牧 的管理和使用等,後者像空氣、水源(包括 地下水流失)、土壤(土壤侵蝕)、林木等。 這樣,便可建立一個綜合國民所得會計賬戶 與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此外,研究人員亦會針對一些微觀課題 開展個案研究,例如石油儲藏量枯竭及重予 評估、土地利用的評價、水土保持、森林開 伐、空氣及水源污染等問題。 融入國際 中國經濟潛力龐大,近年的經濟發展舉 世矚目。以科學的方法深入分析現狀及計劃 未來,不僅有助中國建立適合國情的經濟制 度,更有助其融入國際經濟大體系之中。• 有關中國經改與發展之研究成果,散見 於多種專書及書評。簡列於下(文章從略): 英 文 書 (1) Chan,Chun-kwong, Tien-tung Hsueh & Chiu-ming Lu k (eds.),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 o n g Kong, 1996, Research Monograph No. 30, 460pp. (2) H s u e h Tien-tung, Patterns of Guangdong's Development in the 1980s (Manuscript,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3) Hsueh Tien-tung & Li Qiang (eds.), China's National Incom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ogress) (4) Hsueh Tien-tung, Li Qiang & Liu Shucheng (eds.), China's Provincial Statistics, 1949-1989, Boulder , Colorado, U S A & S u m m e r t o w n , Oxford, UK: Westview Press, 1993, 595 pp. (5) Hsueh Tien-tung, Sung Yun-wing & Y u Jingyuan (eds.), Studies on Economic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 o 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N e 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3, 372 pp. (6) Tsui, Kai-yeun, Hsueh, Tien-tung 8l Rawski, T h o m a s G. (eds.),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 nd Reform in China's Economy, H o ng Kong: H o 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 o n g K o n g, 1995, Research Monograph No. 20,433 pp. 從地區到全國經改與發展歷程的探索—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硏究計劃 2 7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