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秋‧冬

孟子則更坦率,他說:「我知言,我善 養吾浩然之氣。」何謂「知言」?孟子解釋 道:「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 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就我個人而言,我固然未能「養吾浩然 之氣」,也沒有孟子「知言」的本領,但我立 志遵從孔孟之道,夙夜匪懈,鍥而不捨。 讓我們一起努力,吸收東西文化的精 華,在現有的基礎上表現出我們優秀的一 面。 集東西文化所長的香港正面臨重要的歷 史時刻。在這時刻,我們不免要思考自己的 身分,要爲自己定位。定位建基於自我認 識;我們是甚麼人?又或者更恰當地說:我 們自以爲是甚麼人? 我們是甚麼人?這問題的答案因人而 異。神學家可能視人類爲沉淪的天使,人類 學者卻認爲我們是進化中的猿猴。事實上, 中外哲學家早已認識到人類有雙重性格—— 善與惡、正面與負面的力量集於一身。促使 我們努力向上的,是一股強烈的求知慾;這 股力量正是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地 方。人類的特點,在於擁有獨立的思考能 力,熱衷於探索未知的領域,以及致力保存 已有的成就。 上面所說的人類特點,也正是大學的精 神所在。東西方大學的性質隨著時代更替而 蛻變:從早期旨在保存西方聖經或東方聖賢 的典籍,經歷了以傳統經典爲知識重心的階 段,至今已發展爲專業化、多元化的大學。 大學捍衞人類最重要的價値觀,引導民眾展 望未來,社會需要大學。而大學也是社會的 一員,必須以服務社會爲本,這也是不容置 疑的。 身處二十世紀末的香港,我們更須要思 考的問題是:我們自以爲是甚麼人?歷史學 家筆下,記載著香港是怎樣從滿淸統治下的 幾條漁村,蛻變成大英帝國版圖下的一顆明 珠。但香港的成功,絕非只建基於良好的管 治,香港同時又得力於中國的支持,如供應 食物和食水,以及和港府在執法、移民及商 貿各方面緊密合作。另一方面,雖然香港人 口百分之九十八是華裔,但我們也吸收了很 多西方的理念和看法。這種互相理解、互相 尊重的合作精神,正是本港成功的基石。 假如我們自視是西方世界的一員,否定 我們固有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我們的精神 文明會異常貧乏。反過來說,香港的繁榮有 賴於穩定、公正的政府,假如我們忽視這個 寶貴經驗,就可能是我們滑落的開始。 批評貪污、腐敗、不公、舞弊等現象, 是輕而易舉的事;讚揚崇高的理想,也同樣 輕而易舉。但我們要知道,世上並沒有絕對 好或壞的制度,社會現象是正面與負面的因 素混雜在一起。因此我們要抱著積極的態度 去面對將來。我們要承認自己的血管中流著 中華民族的血,同時要把中華文化與西方文 明的精粹結合起來。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先 輩目光如炬,他們當年的理想正切合今日香 港的需要。中大創校精神強調雙語教育,彰 顯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這種理念下受教育 的中大畢業生必能對社會、對國家作出更大 的貢獻。 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兩 種語文,也是內涵極豐富的兩種語文。通過 語文,我們可以認識它的文化,而文化是歷 史積累下來的知識和智慧的精華,這是人類 精神文明所在。雙語教育正是通向這種精神 文明的兩扇大門。 因此,香港中文大學將繼續致力於增強 學生的雙語能力,除了協調現有課程外,我 們將引進更新、更有效的語言教學法。同 時,我們會透過通識教育課程,使學生更加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香港文化的傳統。 最後,在這個對我個人深具意義的時 刻,我希望向我的師長和同事致以深摯的謝 意:他們的啓發使我奮發向上;我也要感謝 我的學生:他們激勵我邁向崇高的理想。我 更感謝雙親養育提攜的大恩大德;我最大的 憾事,是先父已經辭世,無法分享這個歡悅 時刻。最後,我衷心感謝我的妻子。在我們 共同度過的歲月裡,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一直全心全意地支持我。 謝謝各位。• 李國章校長就職典禮 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