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七年秋‧冬

蓽 路 藍 縷 的 歲 月 三十年前,研究所還只不過是創校校長 李卓敏心中的一點宏願而已。當時大學還未 有自己的校園,而文化大革命正以燎原之勢 席捲大陸,甚至波及香港,他卻毅然以發揚 中國文化爲大學使命,宣布創辦中國文化研 究所作爲承擔這使命的具體行動,並且提出 「融會傳統與現代,結合中國與西方」作爲研 究所的方針,顯示了過人的魄力與見識。 然而,創業維艱。在其始,研究所的地 方、人員和資金都十分匱乏,所內幾位資深 學者如周法高、牟潤孫、全漢昇等都是兼 任,而且,只能在商業大廈暫時租用地方, 藉著國際基金會的資助展開工作。以這樣的 環境,研究所能夠在一九六八年創辦《中國 文化研究所學報》,委實十分不容易。 一直要等到四年之後,即一九七一年, 利希愼基金會所捐贈的所館落成啓用,研究 所才算得到了可以「安身立命」和充分發展之 地。那一年九月,所內的文物館舉行了盛大 的開館展覽,而所內另一單位「翻譯中心」 (現在改稱「翻譯硏究中心」)也在同年成立。 在高克毅和宋淇兩位先生的熱心推動下,中 心的主要刊物《譯叢》於兩年後面世。它的宗 旨是通過翻譯工作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 這在當時要算是十分獨特和大膽的構想,並 非所有學者都能立刻認同的。 研究所以上幾件早期工作性質都不相 類,然而後來它們各自朝不同方向發展,都 成績斐然。《學報》由於得到許多名重一時的 學者撰稿支持,見效最早,不旋踵就成爲歷 史、文學以及音韻學、文字學的重要刊物。 至於文物館,則要經過多年努力,以及許多 收藏家的熱心支持,才能累積目前的七千多 件珍貴字畫和文物藏品,吸引絡驛不絕的大 學訪客和遊人前來參觀。現在它經常與本港 收藏家以及海內外著名博物館合作舉行特別 展覽,並且出版精美圖錄配合,成爲最活躍 李卓敏校長與研究所早期負責人。左起:王德昭、陳荊和、全漢昇、周法高、李卓敏、牟潤孫、唐君毅、 薛壽生。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七年秋•冬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