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八年春‧夏
讚辭 榮譽理學博士 楊振寧敎授 諾 貝爾獎是當今世人所推崇的最高榮 譽。今天我們要表揚的楊振寧敎授, 三十五歲時已榮獲諾貝爾獎。楊振寧敎授待 人誠懇真摯,這就如他決心推動中國科學和 社會發展的遠大志向同樣顯而易見。從楊敎 授對年輕一輩的關懷愛護,和永不言倦地追 尋知識的毅力,可見他待人處事的高尚節 操。他對知識的渴求更是超越科學,廣及藝 術與人文學科。英國詩人勃朗寧曾經在他的 著名作品中這樣問過: 啊!你曾否親見雪萊宛如常人, 他有否停下來跟你談話 他有否再次跟你談話? 在香港中文大學,我們就能親眼見到楊 振寧敎授一如常人,會停下來跟我們談話, 往往一席話令人銘記於心。他的名字早已在 整個物理學史中與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並列: 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坦、迪拉 克……楊振寧不用説也在數內。我相信他同 時是最難以描述的一個人物——一位偉人。 今天,能夠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他,實在是 我們的榮幸。 楊敎授的思想展示出最高的智慧,就如 小説家托爾斯泰所謂:「整體的科學,就是 解釋整個宇宙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楊敎 授的理論物理學,在解釋所有物質的基本行 為中佔著重要的位置,印證了愛因斯坦所強 調的統一理論主題。楊敎授待人真誠,毫不 造作,他不單誨人,更以身作則,一如托爾 斯泰所展望的:在敎育的領域中孜孜不倦地 啟導年青人,透過科學和敎育連繫世界各 國,促進人類和平發展。過往,他曾鼓勵和 幫助成立中山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高等學術研 究中。最近,他又獲委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科技委員會主席,就發展新科技提供意見。 究竟楊振寧如何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 物理學家之一?這恐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盡 述;但卻可以肯定,他天資過人,走向成功 之途所經歷的,就如當代物理學發展的歷程 般令人驚歎。楊振寧敎授生於中國安徽,學 生時代已嶄露頭角。他在昆明國立西南聯合 大學獲得科學學士學位時,年僅二十歲,較 同輩畢業生都要年輕。他的父親是數學敎 授,他的家庭背景給他幫助不少。這位中國 的第二代現代科學家回想當年肄業於一流學 府,美中不足的是遇上差勁的英文敎授。他 又回顧畢業當年,系內同班同學人數不多, 其中尤與黃昆成為莫逆之交,友情五十年如 一日。當時他們一起跟吳大猷敎授討論革命 性的量子力學。翌年,他留校修讀研究院課 程,與黃昆及張守廉同住一間狹小的房間, 並在同一所中學工作。那時正值戰亂,大批 平民和軍隊撤退入大後方,在此環境下獲取 諾貝爾獎的希望,較當年坐在中立國家瑞士 的專利署的愛因斯坦,無疑是更為渺茫。楊 第五十三屆頒授學位典禮 1 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