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春‧夏

馬教授著作等身,所撰文學史、語文分析及所譯作品,題材甚廣,涵括古今漢語,下筆 精闢恰當,顯示出他對語文、文學的修養,十分到家,而這樣的造詣正是一流文學翻譯家 的當行本色。馬教授翻譯的書籍逾三十種,短篇作品約二百篇,因而奠定了西方漢學泰斗 的地位。馬教授除了參與創辦以保障學術水平為宗旨的歐羅巴學院外,還擔任《中國文學 導讀(一九零零年至一九四九年)》主編。這套書共四冊,分小說、戲劇、詩歌及短篇小說 四部分。他的翻譯、著述為他贏得國內外不少獎譽,其中包括:布拉格查爾斯大學和斯德 哥爾摩大學分別授予的榮譽學位、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學院名譽院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 士,以及哥本哈根斯堪的納維亞亞洲研究所(今稱北歐亞洲研究所)主席;至於瑞典本國 頒贈的獎譽,則包括為政府效力而獲得的 K n i g h t h o o d of the Northern S t a r ,為瑞典國王遊 華期間服務而榮獲的功績金章;還有著名的翻譯獎,例如 E l s a T h u l i n 獎章,以及全瑞典首 屈一指的學術獎:皇家獎。此外,年前他獲選為瑞典皇家文史古蹟學院以及瑞典皇家科學 院院士,學術界對他的才學推崇備至,讚譽交加。馬悅然教授深受倚重,更獲委為諾貝爾 基金會瑞典學院十八名終生院士之一,直接負責遴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要務。 馬悅然教授一九九零至九一年任本校譯叢訪問學人;多年來更不斷嘉惠中大,屢示卓 見。目前,馬教授為《譯叢》與《翻譯學報》的顧問,工作出色,態度親切,加以促進研 究計劃及學術交流的能力超卓,使人欽羨,嘉言懿行,更令本校獲益良多。 馬教授治學的重點,在於令隱者彰,微者顯,他對作家楊吉甫的論述即為一例。在翻譯 方面,他致力為讀者服務,叩其心扉,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反覆細讀原文,不但要了 解作者所言,還得掌握作者所思所感。在學術方面,他力求客觀,一切必須有根有據。在 語言學方面,他明白有些課題初看似乎枯燥無味,然而研究結果卻可能妙趣無窮。他藉人 稱代名詞對古漢語認知語氣的研究即為一例。馬教授發覺古漢語第三身代名詞可作情態動 詞用,因此,有些文章多年來一直為人誤解,必須予以重新解釋。此一發現對讀者貢獻至 鉅。 馬教授的學術研究與創作成就,在在顯示出高雅的品味,踏實的作風,寬宏的氣度,以 及敏捷的才思。多年前,他和現已辭世的妻子一反流俗,決定往大嶼山一幢須長途跋涉才 能到達的房子共度蜜月。直至今日,那幢房子依然屹立,樸雅如故,顯示出當年馬氏伉儷 的選擇,頗有道理。 監督閣下,馬悅然教授是本世紀最優秀的漢學家之一,處事百折不撓,為人慷慨有度。 本人謹恭請監督閣下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予馬悅然教授。• 第五十四屆大會 3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