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秋‧冬

糧食不足 辛世文教授説:「地球人口每 年增長百分之二,但全球主要農作 物每年只增長百分之一點一。」所 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不足 一個百分點的差距,意味著到了二 零二五年,全球穀類總產量要比現 今多八成,才能滿足屆時人口所 需。對中國來説,這是一個尤其嚴 峻的考驗。「中國佔全球人口百分 之二十二,但耕地面積只佔全球的 百分之七。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一 些耕地已改作其他用途,加上國民 越來越多吃肉類,而每生產一磅肉 便要耗掉七磅農作物收成。情況惡 劣,可想而知。」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資料顯 示,全球人口在過去四十年翻了一 翻,為何過去全球的糧食足夠,未 來則不足呢? 「過去糧食足夠是由於第一次 綠色革命成功所致。該次革命在六 十年代開始,包括改良灌溉系統、 肥料、農藥和農作物品種,以及開發耕地,使畝產和總產量都提 高了不少。但現在水源缺乏及受污染,肥料價昂,農藥破壞環境 生態,傳統育種所依賴的種質 ( g e r mp l a s m ) 資源短缺,而可供開 發的耕地又日少,所以人類必須進行第二次綠色革命。」 生物技術的重要 第二次綠色革命倚靠生物技術進行。傳統的品種改良方法有 局限,第一不能作跨種交配,例如稻和豆不能相交,便不能把這 兩種植物的優良基因都集合在同一株植物之內;第二是需要長時 間才能篩選所需基因,往往要經過七、八代,歷時十年才培育到 所要的品種。辛教授介紹説:「利用生物技術可抽取我們想要的 基因(包括不同植物以至動物的),再直接轉移入指定的植物之 內,很快便能培育到新品種。」 除了增加糧食產量外,生物技術更可開發一些具醫療保健效用 的蛋白及其他產物,協助改善人類的健康,減輕社會的醫療負擔。 辛敎授在溫室觀察超級雜交水稻的親本植物 顯微鏡下的紅麴菌——在亮視野照明 下(上)看到菌絲及其產生的紅色素; 在暗背景下(右)紅色素會發出螢光。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秋 • 冬 18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