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秋‧冬

看法不同之處 縱觀各項建議,大都是鼓勵中大在原有 的優良基礎上再接再礪;至於報告所指出的 少數問題,李國章校長表示校方的看法稍有 不同: 學院院長的產生方法 報吿讚揚學院院長的才能及其對大學的 承擔,但建議中大考慮委任全職的學院院 長,取代現行的選任兼職制。李校長認為, 不應把大學與商業機構並比,以為校長等於 公司的行政總裁,由他委任髙層要員,便可 帶動和推行行政總裁的目標。他指出,以商 業手段管治大學是行不通的,因為大學的成 敗不可以盈利多寡來量度;而且教師是大學 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創造知識,就先要 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大學不應勉求一致性, 否則便會扼殺創意。而目前的制度符合大學 的利益:系主任是委任的,但受民選的學院 院長管束,教師不滿系主任的表現時,可向 院長申訴。校方的立場是由各學院的教師自 行決定院長產生的方法。各學院的方法大可 不同,但無論如何,任何轉變必是從下而 上,校方不會採取主動。 研究策略的訂定 報吿提出中大教研人員雖對整體的研究 策略存有共識:但校方卻缺乏記載大學整體 研究策略的正式文件。李校長則指出,研究 策略明確訂定下來,教師便會失去探討學術 的自由空間,不能開展自己想鑽研的研究課 題。「今天資訊科技合潮流,明天可能不一 樣了。我認為大學不應有從上而下指定的研 究方向,研究課題一定要由教師自己決定, 某些研究雖不合現在的潮流,但難保不會在 五年或十年後吃香起來。」 校方早前選出廿四個領域為中大的卓越 學科,其中八個獲教資會接納。報吿稱「小 組並不完全理解中大要維持所有餘下的卓越 學科領域計劃的整體理據」。李校長表示, 「這是中大自定的廿四個強項,不必由外人 確認,這些項目是配合將來社會發展所需, 校方是不會放棄的。」他指出,證諸歷史, 中大用私人捐款開展的項目,許多現已成為 熱門或符合香港發展利益的項目。「例如中 藥研究、酒店管理課程、資訊科技等,都是 我們一早下功夫,現在見成效的。科技轉移 方面我們也是快人一步。這一切都是不必政 府指導的。」 校舍分配的靈活性 報吿提出中大可更靈活地分配校舍用 地。李校長則指出,校舍用地及新建設受制 於教資會及政府的審批程序,校方也缺乏額 外用地作緩衝。根據教資會另外一份即將公 布的調查報吿,按教資會的公式計算,中大 現行的校舍總面積,比標準的少了百分之廿 七。有數項重要的工程最近又給擱置下來, 校方根本無計可施。 建立了可信性 中大的管理獲得高度評價,顯示大學的 使命及整體策略在校內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接 受,同人均盡心盡力實現中大的教育理想, 追求卓越的成績。中大憑著一支精悍而敬業 的教職員隊伍,將不斷努力,精益求精,為 新紀元的香港高等教育事業作出更美好的貢 獻。 總結教資會的管理檢討成效,李校長認 為,中大的最大得益是建立了強而有力的可 信性,「政府和教資會應可放心撥款予善用 資源和具高管理效率的中大。」• 中 大 的 管 理 獲 敎 資 會 高 度 評 價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