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春‧夏
榮譽理學博士 崔琦博士 崔琦教授於一九三九年生於中國河南省,五十年代初來港,就讀於培正中學。崔琦在 這所以母語教學的著名私立學校修讀期間,才華畢露,屢次贏得獎學金,從而減輕家庭負 擔。自培正畢業後,崔琦在官立特別班中心進修一年,期間對英國文學課的詩歌、小說深 感興趣。—九五八年赴美國留學,主修數學,成績卓越,獲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學院頒授 文學士學位;旋赴芝加哥大學深造,一九六七年獲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研究員; 一年後轉往新澤西州默里山市貝爾研究所固體電子學研究實驗室任職,至一九八二年赴普 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履新為止。 崔教授鑽研固態材料裡的電子集體行為,而以半導體和半導體晶體管為重點,因為那 是現代微電子學的首要材料和基礎。一九八二年,他和霍斯特•斯托默教授合作研究時, 從實驗發現限制在兩個不同半導體的界面上運動的電子,在低溫和磁場極強的情況下,會 形成新類別的準粒子,其電荷竟然是普通電子電荷的分數。 他們發現的這個物理現象,今天稱為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公布之後,成了實驗物理學 家及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個主要研究對象。麻省理工學院的文小崗在一本賀崔琦教授文集裡 指出:「科學發明,少有引起這樣持久的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要完全瞭解分數量子霍 爾系統,還須做大量工作……十七年前那個發現的影響,我們也還未盡知,這正是偉大科 學發明的特色。」(《求知樂》,頁一四八至一五四)。崔琦在芝加哥大學修習博士課程時 的導師斯塔克教授憶述其高足的學業,更指出他成功的關鍵:「君有殊稟,科學真誠是 也」(同上,頁一零五)。 記得一九八八年六月,崔教授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亞太區物理會議並發 表論文,提到「憑直覺可以清楚判斷,電子在那樣理想的純系統之中,會配合彼此的運 動,盡量減低它們之間的庫倫排斥能。」我不明白他說的物理學原理,但卻留意到科學想 像除憑複雜的推理外,還須運用直覺的道理。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春‧夏 4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