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春‧夏
一九八二年那個現已廣為人知的實驗,一年後在羅伯特•勞克林教授提出的理論中獲 得解釋。勞克林教授認為,低溫度和強磁場的配合,會把電子氣體轉化為量子液體。一九 九八年,崔琦、斯托默、勞克林三人由於研究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成績輝煌,獲頒諾貝爾物 理學獎。頒獎禮上宣讀的讚辭,扼要指出他們的成就在於「發現一種具分數電荷激發的新 量子液體」。 崔教授是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及美國物理學會會員,並於一九八四年獲美國物理學會頒 授巴克利大獎,表揚他對凝聚物質物理學的貢獻。三年後,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現亦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 崔教授於一九九八年獲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為普林斯頓大學員生獲諾貝爾獎的第二十 九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十八人。同時,正如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同事指出,崔教授可 算是第一位贏得此獎的電機工程學者。香港當然也可以崔教授為榮,他是第一位贏得此獎 的香港中學畢業生。 崔教授中學時,期終試成績雖以物理、數學、歷史三科最佳,但中英文成績也很出 色,平均在八、九十分之間,因此,可說是文理兼擅。他不但掌握了全球通用的英語,可 在美國生活、工作,還迅速掌握了宇宙通行的科學語言。他的成功,在於超越個人出身的 限制,成為世界公民,更成為探討宇宙定律的先鋒,協助人類瞭解這些操控生命、物質, 以至時空本身的定律。 約翰•羅斯金認為,「偉大民族的自傳可分三冊,一記事跡,一記言論,一記藝術成 就。」從二十世紀末的角度來看,不少人也許都會指出,這些史冊不屬於個別民族,而屬 於全人類;同時,多數人大概都會覺得三冊史書之外應該還有一冊,以記科學。崔教授和 兩位同事合力為這冊多彩多姿的史書寫下了絢爛的一章。 崔教授並沒有忘記故園,他對香港和仍居香港的親友懷著深厚感情。崔教授也沒有忽 略他中學時尚未建立,而現在卻已頗具規模,活力充沛的一所大學。一九八八年六月,香 港中文大學主辦第三屆亞太區物理會議,在全體會議上演講的學者之一,就是專誠來港的 崔教授。 校長先生,以上一切,說明了我們今天為甚麼要齊集一堂,向一位敦品勵行的學子致 敬。他體現了「學子」二字的真義。當年,培正學生稱之為「最受愛戴」的同學;如今, 同事視他為具有儒家風範的君子與學者。他更是本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才華出 眾而溫恭自虛,閑靜少言而言語幽默,識其者無不喜之。崔琦教授才德兼備,成就不凡, 本人謹恭請校長先生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予崔琦教授。 第五十五屆大會 41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