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秋‧冬

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趙達生少將代表雙方 簽署合作協議,並主持揭幕儀式。 該中心由本校解剖學系姚大衛敎授及 中國基礎醫學研究所范明敎授共同主 持,將致力推動腦研究和相關學科的發 展,利用各種高新技術,在分子生物 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 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研究腦發育與再生機 制及其影響因素。 中心亦將加強學術交流和人員互訪, 開發香港和內地在腦研究方面的人力和 物力資源,並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團體 和研究人員建立合作網絡。 新發現、新療法 香港兒童尿床研究成因與療法 一般相信兒童尿床是由於發育未成 熟,不能控制排尿所致,並會隨著兒童 成長而相應消失。外科學系小兒外科部 的一系列研究卻推翻了這些觀念。 研究主持楊重光敎授指出,根據嬰幼 兒膀胱活動及睡眠腦電波研究結果,超 過一歲之幼兒已不會在熟睡中排尿。尿 床另有生理因素,若不及早治療,會對 兒童產生長遠及嚴重的心理影響,阻礙 他們的正常活動。 研究人員根據晚上睡眠期間進行腦電 圖(EEG)及膀胱功能測試的結果,把尿 床兒童歸納為三種異常類別,針對不同 類別個案給予不同的治療,成功率幾近 百分之一百。 預防胃癌新方向 醫學院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前北京醫 科大學)合作的一項大型縱向胃癌研究發 現,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有效地預 防胃癌的形成。研究成果對治療胃癌的 方法有深遠影響。 胃癌是全國癌病中死亡率最高的,而 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關 係最為密切,受感染者的發病率是未受 感染者的六倍,這關係在較年輕的病人 中尤為顯著。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早已證明服用抗生 素能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癒腸胃潰 瘍。 該院與北大醫學部於胃癌高發區山東 省煙台市開展研究,對象為受幽門螺桿 菌感染者。研究發現,接受抗生素治療 者,胃部發炎情況明顯改善;而清除了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病人的胃癌前徵如 胃黏膜萎縮及腸化的惡化率放緩。 是項研究結果已於二零零零年七月美 國胃腸學會《胃腸病學雜誌》上發表。 貢獻社會 造福内地殘障人士及燒傷病人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獲羅姓慈善家慨 捐二百萬港元,於二零零零年四月十八 日成立「裕榮復康基金」,援助內地貧苦 殘障人士及燒傷病人。 該基金計劃在未來三年為內地一百名 病人進行矯形手術,並為二百名病人提供 復康服務。目標除了是紓解病人的急切需 要外,更是為了協助貧困地區建立醫療復 康培訓系統,以應付長遠的需要。因此, 基金將舉辦短期復康訓練班,培訓一百名 基層醫護人員,並成立義肢培訓中心及服 務點,提供技術支援。 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零年秋‧冬 60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