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城市當代舞踏團總經 理鄺為立、康樂及文化事 務署文化節目組經理(戲 劇)林佩妍、粵劇界編劇 楊智森、 7A 班戲劇組梁承 謙(一休)等,如今都與戲 劇或舞台劇結下了不解 緣。他們的主修科各種各 樣,有修新聞傳播的,也 有讀物理的。他們今天在 戲劇方面的發展,得力於 中大通識教育所創造的發 展空間,以及邵逸夫堂所 提供的演出和實習機會。 推 動 華 文 戲 劇 的 發 展 以往香港戲劇以業餘居多, 七七年才有香港話劇團,七九年 有中英劇團,而這些都是舞台劇 實踐的團體,學術界對戲劇的研 究一向不多,大學英文系開設的 當代及現代戲劇科目也主要是講 授劇本,與劇場關係疏離。九十 年代初,酷愛戲劇的方梓勳校友回母校任教,與蔡錫昌先生藉邵逸夫堂十 周年誌慶,籌辦了首個香港戲劇研討會,更據此而編著了《香港話劇論文 集》,引起了本港戲劇界很大的關注。 九三年邵逸夫堂又舉辦了當代華文戲劇創作國際研討會,為兩岸三地 乃至全球華文戲劇界提供交流機會。研討會選了約二十套華文戲劇,要求 不同產地的學者相互評述,二零零 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當時 亦應邀參加。可以說,方梓勳教授 後來與高行健之各項合作,以及高 氏於九五年到演藝學院排演《彼 岸》,均源於這次會議。 香港話劇團的中大人: 技術監督林菁(左)和節目經理 梁子麒(右);以及助理經理胡 海輝(下)。劇團的行政總監陳 健彬也是七十年代的校友。 劇團「糊塗戲班」排演〈愛情敏感地帶〉的人員。 該劇團聚集了前後十二屆的中大校友,前排中間 為負責人之一謝健民,現任職電視廣播有限公 司。 首位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高行健(左)於二零零一年一月應邀來訪 中大,並主持文學講座,旁為 副校長金耀基教授。 散發跨地域異彩的香港文化 1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