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樂曲創作逐漸本地化 音樂系系主任陳永華教授指出,系內教師的 研究顯示,香港音樂創作的歷史可追溯至五十年 代初,但是香港音樂創作人的黃金期,卻在七十 年代末才開始。當時除合唱團始終無法職業化 外,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中樂團先後於一九七四 及七七年成立。土生土長的作曲家於海外深造後 回港,創作了許多樂曲。由於早期院校的教師大 部分是外國人,課程取材自西方,學生畢業後, 又多負笈海 外,而且他們均 希望作品得到國 際認同,這些作 品和風格極受西 方影響。 回歸前數年,陳教授留意到 作曲家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分 和定位,創作時會「回歸中 國」,在傳統中發掘樂曲的素 材。他認為這是好的做法,因為 綜觀海峽兩岸和新加坡、馬來西 亞等華人社會,只有香港人是從 小就對東西文化有著同等經驗和 體會,這種跨文化的特色就是香港的特色,只要把這種特色展現出來,年青作曲家將會為香 港文化帶來新的面貌,創造新的音樂品種。 陳教授說:「科技發展的特色是新技術不斷淘汰舊技術,文化的 拓展卻是有延續性和越來越深化的。文化是精緻藝術,代表著人類的 心靈。中大音樂系教師不單是為個人興趣而創作,更希望譜出這一代 的心聲。」音樂系的教師多年來創作了許多樂曲,並製成鐳射唱 片,行銷世界各地。他們亦經常在本地及外地的音樂會擔任指揮, 演奏自己的作品。 五、六十年代,不少內地音樂家避難來港,他們 在物質並不充裕的時代創作,缺乏器材,作品只 好以聲樂(獨唱及合唱)和鋼琴為主,故當時的 業餘合唱團數量很多。 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起飛,學習音樂 逐漸普及。中大音樂系亦致力為年青人提 供正統的訓練,培養本土音樂人才。 陳永華教授以創作交響樂為主,已 完成六首,廣為內地、日本、俄羅 斯、波蘭、加拿大、匈牙利、韓 國、新西蘭、台灣、澳洲及美國等 管弦樂團所演奏或在電台播放。 散發跨地域異彩的香港文化 1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