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極高的成就。除繁重的行政職責及忙碌的社會服務之外,陳佳洱教授對本身的科研工作, 仍然鍥而不捨,悉力以赴。其主持設計建造的4.5兆伏靜電加速器終於在一九九零年調試 成功,填補了我國單能中子在3.5~7 M e V,1 6 ~ 2 0 MeV等能區的空白,並為北京大學中 子與裂變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奠立基礎。陳教授近年來主持設計的加速器質譜計,在其所承 擔的國家重點項目「夏商周工程」中,判斷分辨歷史文物年代之精確程度極高,上下不出 三十至四十年之間。環顧世界,目前只有三兩所實驗室可達此水平。近年他設想並實驗成 功同時加速正負氧離子,此項成果大大提高了RFQ腔的束流效率,並為同時注入某種材料 任意比例的兩種離子創造了條件,這是國際上一項創新成果。陳教授其他成績顯著的科研 項目,尚包括微波超導鈮加速器的實驗研究等。 一九九六年八月,陳佳洱先生獲國務院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任內對推進校務,發展 科研,貢獻良多。北京大學秉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一向肩負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的重任。一九九八年,在跨世紀校長陳佳洱領導之下,北大慶祝百年華誕,全校 師生依循「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同心協力,齊向「弘揚傳統、繁榮學術、面向 未來、促進發展」的目標,邁步前進。佳洱校長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大會上發表了重要 的講話,提出了治校的綱領,表示除了要努力培育「高度人文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的人 才之外,更須充分發揮北大學科齊全、基礎雄厚、「教學與研究緊密結合」的優勢,務使 大學成為「知識創新的基地」,以及「古今融合、東西交匯」的「文化殿堂」與「合作橋 樑」。 陳佳洱校長這一番語重心長,發人深省的講辭,實為發自肺腑的金玉良言。陳教授深 信「創新是大學的永恒主題」,而「大學集培養人才、創造知識、傳播和應用知識等功能 於一身。」人文精神乃科學創新的靈魂,要使學者潛心研究,從事原創性的工作,首先必 須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其能安於鑽研,心無旁騖。真正的科學不等於凡事量化,而是對自 然規律的深刻認識,從而在理論上、實踐上,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恒久的影響。目前雖已 進入廿一世紀,網絡發展一日千里,然並不足以取代一切。教育乃精神人格的全面培養, 而非知識訊息的單純傳遞。陳佳洱教授的真知灼見,一語道破了科技至上,忽略人文的狹 隨偏見。 陳佳洱先生目前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並兼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委員 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強激光主題專家組顧問、中 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協主席、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主席等要職。一九八六年獲評 為我國有突出貢獻專家,同年獲授為美國德州達拉斯市榮譽公民,九三年獲選為中國科學 院院士,九八年為紐約科學院院士,九九年獲美國加州門羅學院榮譽理學博士,二零零零 年則獲日本早稻田大學榮譽理學博士銜。 陳佳洱教授的科學成就,馳譽國際,有目共睹。他曾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無數,在國內 外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等一百四十餘篇,並出任多種國際期刊的編委。此外,陳教授並屢 獲獎項,如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光華科技一等獎及部級優秀教材一等獎各一項、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八五」先進工作者一等獎等等。 多年來陳佳洱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保持密切聯繫,曾致力促進北京大學與中文大學學 術交流與科研協作。一九九八年,香港中文大學駐北京聯絡處於北大校園正式成立;九九 年,北大與中大共同成立「智能工程聯合研究中心」及「植物基因工程聯合實驗室」。北 大並甄選學生到中大修讀本科課程,以加強兩地學生的文化交流及相互了解。有鑑於陳佳 洱教授在高等教育的重大貢獻及科研工作的傑出成就,本人謹恭請校長先生頒授榮譽理學 博士學位予陳佳洱教授。 第五十六屆大會 3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