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李光耀博士講辭(譯文) 承蒙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深感榮幸,謹此致謝。 三十年前,我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主禮 的港大校監是當時的香港總督戴麟趾爵士。他是英國最高層 殖民官的典型,身材高大,說話帶有重重的英國私立學校畢 業生口音,舉止威嚴,誠為香港最高領導人。一九七零年香 港的殖民地氣息還十分濃厚,華人俊彥事英惟順惟謹。人們 提到港督都畢恭畢敬,不稱戴麟趾爵士或總督先生,而稱 「督憲閣下」。事實上,當時所有英裔高官都被奉為人上 人;跟新加坡不同的是,英國人高高在上的神氣在香港沒有 激起反殖民情緒。香港人接受了從屬者的身分,生活顯然也 頗為愜意,一任英國統治。 但一九八四年之後,由於英國統治期來日無多,這個刻 板的典型殖民地社會開始迅速轉變,到了最後幾年,英國當 局大幅修訂治港政策和態度。他們不再派殖民部或外交部的 人出任港督,而改派政客彭定康。彭定康一改從前殖民地總 督的作風,換上英國政客拉票時的親民、隨和形象,努力要 香港人相信惟有民主、新聞自由和人權才可以維持香港的經 濟奇迹。過去百多年英國殖民政府絕不民主的事實,給完全 忽略了。英國人事先並沒有給香港人自治、自定政策的心理 準備;本地官員所受的訓練,無非是執行英國高官在香港或 倫敦所定的政策。 去年十月,我發覺香港人情緒低落。他們感到沮喪,感 到在特區政府治下無法施展,處處碰壁,要擺脫經濟困境, 不像英治時期那樣容易。現在,一年過去了,經濟改善了, 但香港人心情仍然惡劣。特區行政長官並非由倫敦的英國政 府委任,而是由香港專業界、工商界和社會上的領袖共四百 人選出的;香港從九十年代日漸減弱的英國操控之中,轉到 一位初試掌舵的行政長官手上,無疑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過渡 時期。 今天,香港人政治上有較大發言權,但卻不像過去幾十 年在殖民地總督治下那樣快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從 前,他們接受英國殖民地人民身分;現在,香港是一位華人 做行政長官而非英人總督,香港人好像對此更少稱意。 香港的憲制可於二零零七年檢討,所以,香港人還有時 間。假如他們能夠使北京領導層相信,港人願意按中華人民 共和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辦事,那麼,香港政制可以有所進 展,可以讓香港有一個更具代表性和參與性的政府。否則行 政長官和全港市民將會不斷和中央摩擦,動輒得咎。香港的 未來,就在香港市民和治港領袖手上。 香港回歸中國已有三年半,期間未見中國政府重手干預 香港事務,但香港人的沉重心情在多次民意調查中卻表露無 中 文 大 學 校 刊 二 零 零 一 年 春 ‧ 夏 4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