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行,出席嘉賓包括評議會主席殷巧兒女士 (中)、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左二)、內 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主任孫德生教授 (左一),以及儀器生產商安捷倫科技香港有 限公司的代表。 醫學新發現 中風肇因華洋有別 香港每年有二萬多人因中風入院,其中 三千多人不治。西方的研究均指出,頸動脈 狹窄是中風的主要原因,但本校的研究卻發 現,華人中風原因以顱內腦血管狹窄為主。 負責該項研究的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家星 教授更指出,利用超聲波可以準確預測中風 病人在六個月內的病情發展,從而對症下 藥。 研究人員以電腦掃描和超聲波檢查了七 百多名急性中風華裔病人,了解他們腦血管 的病變情況,並觀察他們六個月。結果發 現,顱內腦血管有問題者比頸部血管病變者 為多,亦有很多病人有多條腦血管異常;而 病變血管數目愈多者,中風和再次中風的比 率亦愈高。 研究顯示華洋中風原因有極大分別,故 不能完全引用外國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會 著手找出最適用於華人的中風治療方法。研 究結果已刊載於最新一期的美國《中風》醫 學期刊內。 產前抑鬱不容輕視 醫學院研究發現,產前抑鬱會對產婦及 嬰兒產生不良影響,更是產後抑鬱出現與否 的關鍵。如能及早關注孕婦的心理及健康狀 況,對控制產前抑鬱及其可能引致的後果會 有正面影響。 婦產科學系鍾國衡教授(左二)和葉承楷 教授(左一),以及精神科學系趙鳳琴教授 (右二)和李德誠教授(右一)曾深入研究九 百五十九名婦女由懷孕後期至產後的情況, 並使用貝克抑鬱量表的方法來衡量她們懷孕 後期的抑鬱程度,又將她們分娩時出現的異 常現象,以及初生嬰兒的狀況仔細記錄下 來。 結果顯示,產婦在懷孕後期因患上抑鬱 症而需使用無痛分娩生產者,為正常產婦的 三點六倍,而需要進行剖腹手術或使用儀器 輔助生產者為三點三倍。若母親有產前抑 鬱,嬰兒需接受深切治療的比率為正常者的 二點二倍。 發現生育調控基因鑰匙 上皮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發現,老鼠的上皮細胞 有一種特異的抗菌肽基因,率先打開調控生 育基因研究大門。 研究由中大陳小章教授和中科院張永蓮 教授主持,並已成功進行基因克隆,她們的 研究成果已刊於《科學》期刊。 陳教授表示,這個新基因不單可發展新 型男用避孕藥,也可用以防止性病,更重要 是給男性不育者帶來新希望。 簡訊 5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