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示,「正因為我知道很多,所以我更明白自己掌握得仍不夠多」,不打算寫史。近年她致力出版 資料冊,又與黃繼持、鄭樹森等教授合作出版香港文學年表。盧教授認為,資料必須公諸於世才 能發揮效用,而準確的資料出版後,研究人員自能找出事 情的真相。 在資料日益豐富的基礎上,盧教授近年增設了一些相 關的科目,包括「遊觀文學」的香港文學部分,以及今年 開設的「香港文學散步」,下年度還將開設「香港文學專 題研究」一科。 香港文學資料庫今天所服務的,不再只是少數内地作 家,而是整個香港,所有研究學者,以至全部想認識香港 文學的人。盧教授認為,研究者畢竟是少數,網站所面對 的,還應是對香港文學有認識,甚或沒有認識但有興趣知 道的人。他們的認知範圍擴大了,自然不會人云亦云。有 認識才可以批評,才能真正促進香港文學的發展。盧教授 更表示:「我退休以後 仍 會 繼 續 參 與 這 項 工 作,一來我還記掛著尋 找一些失缺的資料,心 事未了;更重要的是, 我開了一個頭,希望後 繼 有 人 , 今 後 生 生 不 息。」 「香港文學散步」其中一項活動就是帶領學 生走出校園,到現場感受一下內地來的重要 作 家 在 香 港 的 留 痕,讓學生加深理 解作家及其作品的 背景。(上圖)今年 年初舉辦是項活動 時,教育署課程發 展處提出合辦,結 果本來是一個班上 課,變成了出動六 部旅遊車的大型活 動。(右圖) 文學創作放異彩 中文創作 本校教師致力教學及研究之餘,文學創作活動亦十分蓬勃,作品包括散文、詩,乃至小 說,除散見於各種報刊外,亦有不少結集成書。就以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為例,盧瑋鑾教授(小 思)、鄭良樹教授、徐芷儀教授、王晉光教授等便常在報章文藝版發表散文、雜文,或撰寫 專欄文章,杜家祁博士及陳潔儀博士並有不少詩作登載於文藝刊物和詩刊,陳博士更常有小 說發表。已出版的散文集有盧瑋鑾教授的《承教小記》、《香港故事》,鄭良樹教授的《讓 香港人繼續做夢》,蔣英豪教授的《文人的香港》,樊善標教授的《力學/〔〕》,杜家祁博 士的《我在/我不在》等,鄭良樹教授亦曾出版小說集《香港大學》,另何文匯教授及黃坤 堯教授均有出版以香港為題材的舊體詩集。隨意列舉,已可見一斑。此外,文學創作並非中 文系教師的專利,社會學系金耀基教授的《劍橋語絲》和《海德堡語絲》,以及翻譯系金聖 華教授的《橋畔閑眺》,均為備受推崇的散文集。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一年春‧夏 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