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春‧夏秋‧冬
英文創作 本校英文系亦開設創作訓練課程,且十分強調 配合香港獨特的文化背景。現任系主任Prof. David Parker便教授短篇小說的閱讀和寫作,以及自傳寫作,鼓 勵學生寫切身經驗,特別是自我形象或身分轉變,例如在粤 語英語環境之間的轉移,或是從內地移民來港的有關經歷。 至於教師的創作,以前任英文系系主任、英文榮休講座教授姜 安道(Prof. Andrew Parkin) 和何少韻教授兩人的詩作,最能反 映香港的特色。 譚國根教授則時有評述香港戲劇和電影的作品;又編輯了一本中英對照的短篇故事,原文 由兩岸三地及新加坡華人撰寫,反映各地華人的個性,英文系同人把它譯成英文。此外, Prof. Jane Jackson和Prof. Joseph Boyle亦有研究、教授或著述關於香港在殖民地時期過後文 化身分的形成、跨文化交流等課題。 Prof David Parker 姜安道教授六十年代中期曾在香 港任教,後移居加拿大,九一年再來 港出任本校英文系講座教授,至去年 底榮休。他和其他居港外籍人士一 般,被獨特的香港文化——帶有強烈 西方色彩的中國文化——引發出錯綜 複雜的情懷,這種情懷都在他的詩作 中反映了出來。他與黃國彬教授合著 於九七年出版的《香港詩歌》,充分展 示了詩人對香港今昔的感覺,以及這 個城市的魅力;他近年又編輯出版了 香港中詩英譯《在海港最藍處》。姜教 授的詩作,為不同國家刊物所登載, 他又致力籌辦及參與各種詩歌朗誦 會,對促進文學創作和欣賞,不遺餘 力。 英文系何少韻教授在香港出生,熱愛英文詩創作,是 具國際聲譽的詩人。她大學畢業後不久即獲Asian Magazine Annual International Writing Journal刊登詩作兩篇,其後更 出版了兩本詩集——Local Habitation 及 New Ends Old Beginnings。前書的重點在香港及一般題材,後者的主題則 集中在九七主權回歸;該等作品亦散見於各種詩刊選集。 她曾在美國、澳洲、愛爾蘭、英國、奥地利等地的詩歌朗 讀會朗誦自己的作品。何教授目前正籌備出版新的詩集, 作品主要是行發於香港主權移交當天,乃至「午夜時鐘敲 響,我們都成為了中國人」那一刻的情景與所思所感。 何教授表示,英文是她的工作語言,又是她的文學工 具,她常以傳統英國文學的創作方法去寫香港,其詩作亦 時有採用英國或歐洲的文化意境去描述香港的社會現象。 她自喻如「身處無人地帶,可以跨越英文與粵語的疆界, 隨意遊玩。」人們對她的作品可以各取所需,憑各自的感 覺去理解。 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一年春‧夏 8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