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春‧夏
讚辭 榮譽文學博士 高行健先生 二零零零年十月十二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 的宿命遭打破了,冰封百年的疆土,終於冒出早春的新綠。國際文壇上,宣佈了華裔 作家高行健摘取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消息,捷報傳來,石破天驚,震撼了無數期盼已 久的心靈。 高行健先生原籍江蘇泰州,一九四零年出生於江西贛州,父親任職銀行,母親婚 前為戲劇演員。由於深受家庭熏陶,高行健自幼即學習琴棋書畫,五歲登台演話劇, 八歲開始寫日記,培養了日後熱愛戲劇的興趣,以及將所見所聞新諸筆端的習慣。五 七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在校期間,曾經組織過大學生業餘劇團,自編自 導自演,展露出多才多藝的本色。六二年畢業,分配至外文出版局從事翻譯工作,七 八年以中國作家代表團翻譯身分初訪巴黎。 一九八二年高先生實驗劇作《絕對信號》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並在全國十個 劇團演出,轟動一時。八三年遠赴中國西南地區漫遊,行程達一萬五千公里,漫漫長 途,孕育了長篇巨著《靈山》的構思。一九八四年出版中短篇小説集《有隻鴿子叫紅唇 兒》,同年,《車站》在南斯拉夫上演。一九八五年,大型劇作《野人》在北京首演。八 六年,實驗劇作《彼岸》在北京文學刊物《十月》發表,翌年應邀遠赴德國從事繪畫創 作,後轉赴法國。八八年出版戲劇論文集《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同年《野人》在德 國漢堡上演,《車站》在英國演出,八九年舞劇《冥城》在香港上演。高行健自八十年代 迄今,創作戲劇共十八部,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及英、美、德、法、義、奧、瑞 典、波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日本、澳洲、以至非洲的象牙海岸、多哥、貝寧等 多國及地區一再上演,備受推崇。自一九九零年起,高行健定居法國,積極從事創作 與繪畫。 不少人初讀高行健作品,往往會茫無頭緒,失落在他那嶄新的結構與表達方式之 中。其實,作家所採用的,乃是一種漢語獨特的「語言流」。漢語與歐洲語言,差距 甚大。漢語的表述,沒有時態,不求明確,不設辭性的框架,不受主語人稱和時態 形式的規限,更不必符合硬性的邏輯,因而表述意識活動時,十分靈活,而任何經 4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