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春‧夏

稱號;一九九五年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學獎;二零零一年,則獲頒首次國家最 高科學技術獎。 袁隆平敎授今日位尊譽隆,絕非倖致。根據敎授本人的體驗,認為科研工作, 尤其是從事應用科學,首先必須要有紮實基礎,這就是「知識」;其次要實幹苦幹, 風餐露宿,爭分奪秒而無悔無怨,這就是「汗水」;再次須長於探索,善於分析,這 是智慧的一種,也是靈感的由來。而成功的信條,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正如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言:「機遇寵惠有心人」,袁敎授曾經長年累月在千萬 稻株中尋尋覓覓,發掘天然雄性不育株,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稻卻在陽光明媚處」;袁敎授亦曾山重水復,南來北往,從雲南到海 南,為水稻製種僕僕風塵。昔時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今日袁公製種,七載 春節不歸家,終於險中求勝,絕處逢生,在山野田疇間展開了耀目生輝的神話王 國。袁敎授歷經坎坷,迭遭磨難,遍嘗艱辛,費盡心血而始終百折不撓,勇往直 前,如今成為攀崖登峰的勇將,搏風擊浪的高手,其成功之由來,豈屬偶然。 袁隆平敎授雖學高德昭,卻為人親切,毫無架子,因此深受同事及下屬愛戴。 雖為科學家,卻極富文采,從其家書及文章中行文之流暢,立論之清晰,可見一 斑。閒來喜音樂,擅長小提琴;精泳術,曾屢獲冠軍。日常處世雖豁達豪邁,不拘 小節,科研思路卻嚴謹縝密,一絲不苟,且對事事好奇,絕不刻板守舊,固步自 封,故能推陳出新,迭創高峰。袁敎授對物質生活視若等閒,認為金錢之為物,其 一,來路要正;其二,要用得其所;其三,要不揮霍,不浪費,不小器,不吝嗇。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故自二零零零年國企「隆平高科」上市之後,雖然手上所 持股票總值逾億,卻始終儉樸如故,灑脱依舊。 袁敎授家庭幸福,婚姻美滿,夫人鄧則女士為女中豪傑,多年來為了使夫婿潛 心研究,專注事業,不但與伴侶同甘共苦,結伴尋覓稻穗於田疇間,更曾於南繁期 間,獨力支撐家中大小事務,肩負起侍姑育兒的重擔。如今三名哲嗣皆已成材,其 中三公子更克紹箕裘,在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專研水稻基因工程技 術,為解決世界糧荒問題盡一己之力。 袁隆平敎授目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 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湖南省首席科學家,並出任全國政協 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湖南省農科院名譽院長、湖南省農 學會會長等要職。袁敎授曾經發表科學論文六十餘篇,刊載國際期刊者共十七篇, 而有關其生平事跡之傳記共有三冊之多。 袁隆平敎授成就卓越,貢獻良多。除積極培養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設立基金扶 掖後進之外,亦曾主持舉辦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十二期,並先後七次到國際水稻 所,以高級科學家身分從事雜交水稻合作研究,六次受聯合國糧農組織之邀以首席 顧問身分到印、緬指導發展雜交水稻,目前,世界上已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引 種、試種雜交稻。近年來,雜交稻在越南、印度已應用於大面積生產,二零零一年 種植分別達四十五萬及二十萬公頃,增產顯著。同時,在菲律賓、孟加拉、泰國、 緬甸等地的示範也獲得了空前成功。袁敎授無論在學術科研、國民經濟,乃至解決 世界糧荒方面,都譽滿全球,功在千秋,本人謹恭請校長先生頒授榮譽理學博士銜 予袁隆平敎授。• 4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