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春‧夏

使她對香港工人有所了解。經過多年美國富裕安樂的生活,王女士發覺香港工人非 常刻苦耐勞,其中不少更是抵港不久的難民。他們做事主動,力求上進,給予王女 士很大的啟示。工人於一天工作十小時之後,還會在她辦公室門外排隊要求加班。 王女士從中了解香港人孜孜不倦、白手興家的精神,正是香港大有可為的保證。因 此,她多年來竭盡心力,領導香港一些重要的貿易、專業團體積極求進,而這些團 體對香港的繁榮進步亦舉足輕重。 由於經營製造業,王女士不但處事務實,且高瞻遠矚。她了解市場,明白生產 規模最初不必求大,業務不宜過分擴展,經營手腕必須靈活,尤有甚者,凡事必須 求變求新。九十年代初,王女士發覺香港的社會、經濟正在轉型,大規模紡織品製 造業巔峰已過,於是把紡織廠出售。她認為香港的未來在於創意,在於敎育,引進 新科技尤為當務之急。因此,她積極推動革新、開創的精神。例如她家族在本校設 立的獎學金,就是以鼓勵革新、開創為目標。王女士要讓富有創意的年輕人有機會 和企業家接觸,以實現她「為香港求新」的心願。雖然目前全球局勢動盪,本港經濟 多蹇,王女士對香港的長遠發展,仍然充滿信心。 王女士鼎力支持的事業甚多,範圍也非常廣泛,例如她黽勉從商,協助香港成 為世界級紡織業中心,曾任紡織業諮詢委員會成員達十二年之久,又曾出任香港貿 易發展局成衣業諮詢委員會主席。她一九八四至八七年任香港的大學及理工敎育資 助委員會委員,並為香港演藝學院院會終身會員。此外,亦慷慨贊助威爾斯親王醫 院威爾斯之友會;並如其妹唐王培君一般,出任紐約斯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院長 理事會成員。 王女士匡濟社會多年,一向熱心敎育。對內地貧困兒童,尤表關注。她參觀過 一所地面由黃泥鋪成,磚牆底灰不抹的小學後,即視幫助校內學生踏出人生第一步 為己任。王女士曾就讀於上海一家中學,從她對母校的支持,亦可見其匡助貧童的 心意。王女士協同數名舊同學創立校友會,專門扶掖江西省最落後地區的女孩。這 群江西少女全靠這個校友會資助,目前有八成得以接受高等敎育。王女士深信,要 使中國落後地區的貧困狀況,不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敎育應為最持久有效的良 方。 在香港,王女士也和家族一起推動敎育事業,從不言倦。她特別著重天賦較 差、自立尤難的青少年,務求他們也獲得敎育,日後可以自食其力。為了實現這個 理想,王女士和新界多間中學緊密合作,讓這群學生也有機會接受一些技術或專門 訓練。 王女士雖生於大富之家,卻對別人貧困的境遇深感同情,力加扶助。七十年代 期間,王女士開始聘用精神或身體殘障者在屬下紡織廠工作,為本港最先聘用殘疾 人士的僱主之一,充分表現出卓越之見與憫恤之情。她慷慨贊助香港以至其他地區 的種種慈善事業,包括香港公益金、香港救助兒童會及香港癌症基金會等。王女士 乃不折不扣的慈善家,對每一受其資助的構機都影響深遠。此外,王女士對表演藝 術、高等敎育、醫療事務亦熱心襄助。本人謹恭請校長先生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銜予王培藷女士。• 4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