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秋‧冬

金耀基敎授以中國士人對傳統文化熱愛 的軟心腸,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 命感,加上現代知識份子的獨立思考與批判 精神,於七零年代發表《中國現代化與知識 份子》一書。書中反覆思考,悉心構建,把 知識份子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傳統在現代化 中的作用,闡述剖析得淋漓盡至。金敎授認 為傳統與現代既非對立,中西文化亦毋需對 壘,因此,中國文化復興運動與中國現代化 運動實乃相輔相成。金敎授的言論,在新舊 交替,中西相會的過程中,為中國的現代 化,指出一條突破僵框、推陳出新的道路。 金敎授一方面運用社會學大師韋伯的學 説,一方面秉承中國古典哲學的理念,展現 出一套獨特精闢的社會學思維,八十年代出 版的《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乃至九十年 代由牛津大學出版社首次以中文出版的專著 《中國社會與文化》及《中國政治與文化》兩 書,在文化傳承、社會發展及現代化的發展 等多方面,更與早期著作一脈相承。而從二 零零二年於上海敎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耀基 自選集》中,更可看出作者以匠心獨運的筆 觸,描繪出一幅中國「現代轉向」的前景:廿 一世紀的世界,已是處於地球村的世界,因 此,不論香港或中國,在踏進全球一體多元 化的時代之際,必須善用千載難逢的「運 會」,從本土文化的認同,重新創造、發現 與建構,以便融入世界,成為其中的一員。 他認為全球化與本地化是同步發展的。 金耀基敎授除在校務之外,不時發表極 具學術價值的論文與演講。七十年代初,剛 來中大履新不久,金敎授首先從事有關小工 廠之經驗性研究,未幾,轉而關注香港政經 方面的大問題。一九七五年,撰有〈香港行 政吸納政治〉一文,於柏克萊加州大學之刊 物刊登,發表後傳誦一時,不但成為日後香 港政治分析論述的先驅,亦成為香港政府政 務主任必讀的參考資料。〈自發性組織模式〉 一文,一九七七年發表於《英國社會學》季 刊,旋為英國一本社會學敎科書所選用。金 敎授數篇有關中國社會之中「人情」、「面 子」、「關係」的論文,亦膾炙人口,屢獲引 述,對社會學中國化大有助力。其中論「關 係」一文於一九九一年首先發表於美國人文 與科學院的學術專刊DAEDALU5中,一九九 四年又獲史丹福大學出版社重刊,在學術界 引起廣泛注視。《亞洲研究學報》(The JournaJ of Asian Studies)為當代公認的權威學術刊 物,向以選稿極嚴聞名於世,一九九三年十 一月第四期的五篇論文中,就有一篇專門討 論金耀基思想的長文,另一篇則引述金氏的 言論,其論説之受國際學術界之重視,由此 可見。二零零二年,南京大學慶祝創校一百 周年紀念,金敎授應邀以「全球化、多元現 代化及中國之新文明秩序建構」為題,發表 演講,為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尋找契機。 金敎授的另一研究興趣,乃大學理念之 探求。一九七五年,金敎授前往劍橋大學作 第五十八屆大會 3 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